- 完妥
wán tuǒ
停当妥帖;完善妥当。
- 停妥
tíng tuǒ
停当妥贴。明 李贽 《与友人》:“此非一两年之力,决难停妥,是以未甘即死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当下商议已定,一切办的停妥。” 许地山 《人非人》:“一切都弄停妥以后,他戴着帽子,径自出了房门。”
- 妥妥
tuǒ tuǒ
安定貌。
- 镇妥
zhèn tuǒ
同“ 镇绥 ”。宋 苏辙 《论执政生事札子》:“臣不知为政如此,得为镇妥中外,安靖朝廷者乎?”
- 贴妥
tiē tuǒ
1.稳当;合适。 2.谓称身,合体。 3.平静;安稳。
- 详妥
xiáng tuǒ
周密妥当。
- 懒妥妥
lǎn tuǒ tuǒ
见“ 懒拖拖 ”。
- 倭妥
wō tuǒ
美好貌。
- 清妥
qīng tuǒ
1.清和适宜。 2.清楚稳当。 3.清静,安定。
- 帖妥
tiē tuǒ
1.静止不动貌;安稳。明 刘基 《清齐记》:“时雨新濯,竹树生色,猨鸟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为之清焉。” 清 龚自珍 《午梦初觉怅然诗成》诗:“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2.指平安稳当。 宋 陆游 《黄牛峡庙》诗:“襁儿着背上,帖妥若在榻。” 3.平静。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4.妥帖,合适妥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诗用助语字贵帖妥。如 杜少陵 云:‘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皆混然帖妥。” 清 黄景仁 《消寒夜集分赋》:“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
- 欠妥
qiàn tuǒ
不太妥当
- 安妥
ān tuǒ
平安稳妥
- 不妥
bù tuǒ
1.犹不测。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只因 刘璞 病势愈重,恐防不妥,单要哄媳妇到了家里,便是买卖了。” 2.不好,不合适。《红楼梦》第八回:“﹝ 宝玉 ﹞又怕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寧可绕个远儿。”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这些干部的意见中虽然有某些合理的部分……但是,他们的意见总的方向不妥,根本路线不对。” 3.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红楼梦》第六四回:“二姐儿又是水性人儿,在先已和姐夫不妥。” 4.难受,不舒服。《歧路灯》第十一回:“﹝ 橘泉 道:﹞‘老先生大约心口上不妥的要紧。’ 孝移 道:‘疼的当不得。’”
- 稳妥
wěn tuǒ
1.稳当稳妥的计划 2.可靠稳妥的消息来源
- 办妥
bàn tuǒ
妥当地处理;事情完成,处理完毕。
- 通妥
tōng tuǒ
通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