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奬
zhēn jiǎng
1.嘉奖。 2.赏识称扬。
- 奬激
jiǎng jī
嘉奖激励。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荐举不捷》:“ 张祜 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直沽名者,愿皆优容奬激之。”《宋史·理宗纪三》:“﹝ 淳祐 六年五月﹞己卯,詔诸镇募兵、造舟、置马,帅臣其务奬激将士,以严边防。”
- 奬杯
jiǎng bēi
体育运动比赛中发给优胜者的杯状奖品,一般用金银等做成。其它竞赛活动有时亦用奖杯。如:获奖运动员把奖杯高高举起向观众致意。
- 奬札
jiǎng zhá
旧时发给有劳绩官员的一种奖状,形如札子。 内叙明受奖人的工作成绩,并可奖以虚衔或实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少爷本只有一个监生,想弄个官出来当差,便到 臺湾 投效,得了两个奬札。”
- 旌奬
jīng jiǎng
表彰奖赏。
- 奬擢
jiǎng zhuó
犹奖拔。
- 奬掖
jiǎng yè
推许扶持。元 刘壎 《隐居通议·礼乐》:“念昔垂髫,从叔父学,辱承奬掖。” 清 钮琇 《觚賸·鸣钲荐试》:“然好奬掖后进,亦以此望重于时。” 老舍 《蜕》:“那位名人是素来爱奖掖后进,以青年导师自任的。”
- 抽奬
chōu jiǎng
1.提拔褒奖。唐 吕温 《代郑南海谢上表》:“岂意曾未踰年,忽蒙抽奬,庙授鈇鉞,廷赐旌旗。” 2.以抽签法给买主奖品。商人招徕顾客的一种手段。
- 扇奬
shàn jiǎng
怂恿。
- 弘奬
hóng jiǎng
大力劝勉、奖励。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弘奬之路,斯既然矣。”《旧唐书·韩愈传》:“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奬仁义为事。”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朕惟昭明大节,实开王化之源;弘奬名流,式畅玄风之旨。” 清 钱谦益 《思仁先赠承德郎兼按察司佥事制》:“是用赠具阶官,用以昭明其世德,且可弘奬夫风流。”
- 延奬
yán jiǎng
引见嘉奖。
- 宏奬
hóng jiǎng
大力奖掖。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鸣鸟’蔑闻,《子衿》不作,宏奬之路,斯既然矣。犹其寂寞,应有良规。”《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且闻中间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岂所以宏奬风流,希向后进。”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昌黎 以主持风雅为己任,故调护气类,宏奬后进,往往不遗餘力。”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书》:“ 毛君 下邑之俊才,为诗甚有古风。先生宏奬士类,并敢以闻。”
- 有奬公债
yǒu jiǎng gōng zhài
一种抽签给奖的公债。 一般不计利息或仅给极低的利息,以省下来的利息移作奖金。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曾发行此种公债。
- 奬题
jiǎng tí
奖掖揄扬。
- 奬遇
jiǎng yù
奖许赏识。
- 奬叙
jiǎng xù
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