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夷狄
yí dí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 ,北方部族为 狄 。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 唐 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 ,夷狄之则未可也。”
- 夷届
yí jiè
终止;止息。 《诗·大雅·瞻卬》:“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郑玄 笺:“届,极也。其为残酷痛疾於民,如蟊贼之害禾稼然,为之无常,亦无止息时。” 清 陈确 《翠薄山房帖》:“俾后学之心,颠倒回惑,垂五百年,靡有夷届。”
- 夷由
yí yóu
1.亦作“夷犹”。犹豫;迟疑不前。 2.从容自得。 3.鼯鼠的别名。
- 夷跖
yí zhí
伯夷 与 盗跖 的并称。 古谓前者清廉,后者贪暴,常以喻善恶迥异之人。
- 夷獠
yí liáo
1.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之称。 2.指外国侵略者。
- 夷三族
yí sān zú
对于三族的说法,亦有不同。有说,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说,则以父、母、妻为三族。亦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 夷岨
yí qū
见“ 夷阻 ”。
- 夷考
yí kǎo
考察
- 夷翦
yí jiǎn
杀戮。
- 夷芟
yí shān
本指以钩镰贴地割草,引申为铲除;删除。
- 夷徼
yí jiǎo
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 夷离毕
yí lí bì
官名 辽 代置夷离毕院,掌刑狱,为北面官。 设有夷离毕,左、右夷离毕,知左、知右夷离毕事等官。见《辽史·百官志一》。
- 夷矛
yí máo
古兵器。古代车战和守城用的一种长矛。
- 夷毁
yí huǐ
毁坏。
- 夷险一致
yí xiǎn yī zhì
夷:平安。 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
- 夷叔
yí shū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