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夷惠
yí huì
伯夷 、 柳下惠 的并称。古代廉正之士。
- 孤夷
gū yí
指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 夷言
yí yán
古指 黄河 流域华夏族以外的各种语言。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言语。《左传·哀公十二年》:“太宰 嚭 説,乃舍 卫侯 。 卫侯 归,效夷言。”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 青羌 赤狄 ,同畀豺狼,胡服夷言,咸为京观。”《新唐书·崔汉衡传》:“ 贞元 三年,豫 吐蕃 盟 平凉 ,被执,虏将杀之,因夷言谓之曰:‘我善 结赞 ,无杀我!’”
- 夷险
yí xiǎn
1.平险。三国 魏 曹操 《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2.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 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 明 李东阳 《<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3.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晋 陶潜 《五月旦和戴主簿》诗:“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4.犹言正与偏。《隋书·天文志上》:“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5.谓艰险。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与,经夷险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负荷者,吾未见其可多得也。”《魏书·彭城王勰传》:“﹝ 咸阳王 禧 ﹞谓 勰 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6.指险峻。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
- 长夷
cháng yí
中国 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语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 交趾 大教, 鲜支 、 渠廋 、 氐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羽民。” 王聘珍 解诂:“ 长 、 鸟夷 ,谓 长夷 、 鸟夷 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北至 山戎 、 肃慎 ,东至 长夷 、 岛夷 ,四海之内,皆戴帝 舜 之功。”
- 夷道
yí dào
1.平易之道。《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马叙伦 校诂引 易顺鼎 曰:“夷,平也。昭二十八年《左传》‘刑之颇纇’, 服 注:‘纇,不平也。’纇与夷正相反,故曰夷道若纇。” 2.平坦的道路。《淮南子·原道训》:“驰骋夷道。”
- 蔑夷
miè yí
轻视。
- 简夷
jiǎn yí
犹平易。
- 清夷
qīng yí
1.亦作“ 清彝 ”。 清平;太平。 汉 蔡邕 《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通清夷之路,塞邪枉之门。”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 明 范文苂 《沉华阳传》:“一旦皇路清彝,访求死事孤忠,则公之食报於身后者,宜何如其俊伟乎!” 2.清净恬淡。《世说新语·言语》“ 乐 令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 ”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 明 杨慎 《题杨补之梅》诗:“寂寞真称 子云 裔,清夷不为 秦檜 緇。” 3.明白平易。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莫志铭》:“词旨清夷,风格温雅。”
- 夷澹
yí dàn
平易恬静。
- 夷难
yí nán
平定祸乱。
- 夷逸
yí yì
犹安闲。
- 面夷
miàn yí
使颜面受伤。
- 夷豁
yí huō
平坦而开阔。
- 残夷
cán yí
犹残杀。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 九江 、 广陵 二郡俱罹寇害,残夷最甚。”《后汉书·仲长统传》:“ 汉 二百年而遭 王莽 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復倍乎 秦 项 矣。” 唐 吴筠 《览古》诗:“姦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
- 流夷
liú yí
香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