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 毛悴色夭
máo cuì sè yāo
毛悴色夭形容皮毛憔悴,色泽枯暗无生气的样子,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出现此症状提示预后不良。
- 哭夭
kū yāo
哭"这个字发“ 靠”kao 的音 夭 就是yao,翻成最原始的字意其实是哭饿的意思,在台湾夭是“饿”,也就是小孩肚子饿了就不讲理的哭闹。
- 夭绍
yāo shào
1.轻盈多姿貌。 2.曲折貌。
- 夭命
yāo mìng
短命。汉 王充 《论衡·气寿》:“物有为实,枯死而堕。人有为儿,夭命而伤。”《左传·昭公十五年》“王其不终乎” 唐 孔颖达 疏:“言王其不得以寿终乎,言将夭命而横死也。”
- 刳胎焚夭
kū tāi fén yāo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指凶残不义。
- 夭絶
yāo jué
1.犹夭折。 2.犹绝灭。
- 夭乔
yāo qiáo
1.草木茁壮生长。语本《书·禹贡》:“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孔传:“少长曰夭;乔,高也。”清陈梦雷《木瘿瓢赋》:“何不夭乔千尺而挺拔乎豫章,何不结葢扶疎而作荫乎庙廊?” 2.借指草木。 3.纵恣貌。
- 桃夭之化
táo yāo zhī huà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后因以“桃夭之化”谓男女完婚之礼。
- 夭挢
yāo jiǎo
屈伸貌。
- 夭寿
yāo shòu
1.短命与长寿。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形体同,则丑好齐;丑好齐,则夭寿适。” 唐 贾岛 《哭胡遇》诗:“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 明 唐寅 《白发》诗:“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2.短命,早死。《三国演义》第八五回:“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大马扁》第六回回目:“ 朱一新 论学究渊源, 陈千秋 夭寿归泉壤。”
- 昏夭
hūn yāo
早死。昏,通“ 泯 ”。
- 蚤夭
zǎo yāo
早死。蚤,通“ 早 ”。
- 夭殁
yāo mò
亦作“夭没”。短命,早死。《后汉书·马援传》:“ 援 卒后, 客卿 亦夭没。”《后汉书·列女传·刘长卿妻》:“儿年十五,晚又夭殁。”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少者彊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 夭逝
yāo shì
短命早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 宋 苏轼 《与范子功书》之一:“知得 雍信 幼孙夭逝,闻之怛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其婢 玉臺 侍余二年餘,年甫十八,亦相继夭逝。” 萧三 《忆陶妹》诗:“她聪明好学工文字,不幸十四即夭逝。”
- 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 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