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前提
dà qián tí
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中含有大项的前提。是作为结论依据的命题。
- 大做文章
dà zuò wén zhāng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 装做大
zhuāng zuò dà
- 偌大
ruò dà
这样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
- 大众脸
dà zhòng liǎn
很一般的脸,只具有普遍特点的脸
- 大人
dà ren dà rén
1.成人(对“小孩儿”而言) 2.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巡抚~。
- 京韵大鼓
jīng yùn dà gǔ
中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并吸收戏曲、其它说唱艺术发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节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 举大计
jǔ dà jì
犹举大事。
- 大限临头
dà xiàn lín tóu
大限:生命的极限。 指死期。用以指寿数已尽,注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廖化﹐三国蜀将。 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后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
- 东岳大帝
dōng yuè dà dì
道教所奉东岳庙中的 泰山 神。迷信谓其掌管人间生死。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祭祀。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凡是神,在 中国 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 东岳大帝 之类。”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那是间大神殿,正中的 东岳大帝 已经搬移开了。”
- 不大
bù dà
1.范围有限或影响有限 2.表示程度不深 3.表示次数不多,不甚频繁
- 上大人
shàng dà rén
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划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 敦煌 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 唐 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后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 宋 朱熹 《答潘叔昌书》:“天上无不识字底神仙,此论甚中一偏之弊,然亦恐只学得识字,却不曾学得上天,即不如且学上天耳。上得天了,却旋学上大人亦不妨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 清 钱大昭 《迩言》卷五:“今童子初就傅,往往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云云,不过取其笔画少而便习耳。后读 元 方回 诗云:‘忽到古稀年七十,犹思上大化三千。’乃知由来已久。”
- 大上
dà shàng
1.最上,最高。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史记·苏秦列传》:“其大上计,破 秦 ;其次,必长宾之。”参见“ 太上 ”。 2.太古,上古。《礼记·曲礼上》:“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陆德明 释文:“大,音泰。大上,谓 三皇 五帝 之世。”一本作“ 太上 ”。 章炳麟 《訄书·订文》:“然则自大上以至今日,解垢益甚,则文以益緐,亦埶自然也。”参见“ 太上 ”。
- 三大改造
sān dà gǎi zào
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大放异彩
dà fàng yì cǎi
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是突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