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士冠
shù shì guān
见“ 术氏冠 ”。
- 士农工商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 农士
nóng shì
指务农的人。
- 军士
jūn shì
1.在武装部队中通常对士兵考试的基础上任命的下级军官,军阶有下士、中士、上士和海军下士、中士、上士等 2.尉官和士兵之间的军衔的统称。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级
- 养士
yǎng shì
1.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 2.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3.谓收罗、供养贤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 河清兵士
hé qīng bīng shì
治河的士兵。
- 六如居士
liù rú jū shì
明 唐寅 别号。寅 字 伯虎 ,一字 子畏 。长于诗文,擅书画,与 沉周 、 祝枝山 、 文徵明 号称“江南四才子”。晚年皈依佛教,号 六如居士 。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参阅《明史》本传。
- 公士
gōng shì
1.在官之士;公家之士。《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 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 2.公正之士。《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 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 3.武功爵名。 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 汉 同 秦 制。后代亦或沿用。《商君书·境内》:“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 颜师古 注:“言有爵命,异於士卒,故称公士也。”《北史·魏纪三》:“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詔赐人为父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丙申,赐诸道高年百二十七人爵为公士。” 4.复姓。 汉 有 公士不害 。见《通志·氏族四》。
- 八砖学士
bā zhuān xué shì
谓 唐 李程 。
- 八士
bā shì
相传 周 代八个有才能的人。
- 全士
quán shì
德才齐备的人。
- 党士
dǎng shì
1.指志同道合的人;。 2.正直的读书人。
- 光学士
guāng xué shì
即翰林学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升转之速》:“若光学士,则自 嘉靖 末年 张蒲州 特拜,骇为奇事,今遂絶响。但为大宗伯兼官而已。”参见“ 光学 ”。
- 先士
xiān shì
前代的文士。
- 元士
yuán shì
1.周 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 《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孔颖达 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 汉 班固 《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 2.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 端纶 之才,任不踰元士,而 卢简辞 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 3.佳士,优异之士。 明 何景明 《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 4.明 初给事中的别称。《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注:“初, 魏敏 、 卓敬 等,凡八十一人为给事中。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至是,又以六科为事之本源,改为源士。”
- 通儒达士
tōng rú dá shì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