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士
cái shì
1.勇武之士。《墨子·备水》:“先养材士,为异舍食其父母、妻子以为质。”《战国策·东周策》:“ 宜阳 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 ﹞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 咸阳 ,令教射狗马禽兽。” 陶成章 《浙案纪略·蒋菉飞传》:“ 蒋菉飞 与 高 氏兄弟皆材士也。” 2.才智之士。《吕氏春秋·报更》:“ 魏 氏人 张仪 ,材士也。” 宋 曾巩 《亡兄墓志铭》:“圣贤百氏、骚人材士之作……莫不皆熟。” 章炳麟 《<革命军>序》:“以是为义师先声,庶几民无异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
- 朴士
pǔ shì
务实的官员。
- 端士
duān shì
犹端人。
- 清士
qīng shì
高洁的人。
- 大士
dà shì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来,区区汝何攻? 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 4.对高僧的敬称。 宋 苏轼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儼然,即之也温,是惟 寳觉 大士之像。” 5.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 达士
dá shì
明智达理之士
- 彦士
yàn shì
有才学的人;才士
- 悫士
què shì
亦作“慤士”。质朴诚实之士。
- 西士
xī shì
指 欧 美 的知识分子。
- 放士
fàng shì
被放逐的人。
- 穷士
qióng shì
贫困之士;寒士。
- 适士
shì shì
上士。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担任。
- 羽士
yǔ shì
旧指道士
- 正士
zhèng shì
1.正直之士。 2.佛教语。梵语“菩萨”的又一译名。谓求正道之大士。
- 士类
shì lèi
文人、士大夫的总称。
- 智士
zhì shì
专心于智力活动的人;致力于反思维或推理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