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墟
qiū xū
亦作“邱虚”。废墟,荒地。
- 殷墟
yīn xū
1.谓 殷纣 身死,国都为墟。汉 扬雄 《解嘲》:“昔三仁去而 殷 墟,三老归而 周 炽。”《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 殷 墟有感物之悲, 周 京无佇立之跡。” 刘孝标 注:“ 殷 墟,谓 紂 也; 周 京, 幽王 也。弃性逐欲,遂令身死,国家为墟。” 2.指 商 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 河南 安阳 小屯村 及其周围。 商 代从 盘庚 到 帝辛 ( 纣 ),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 中国 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1928年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 坵墟
qiū xū
1.废墟;成为废墟。 2.坟墓。
- 故墟
gù xū
1.遣址;废墟。 2.荒芜的田地;休闲地。
- 遗墟
yí xū
犹废墟。
- 旧墟
jiù xū
故居。
- 华屋秋墟
huá wū qiū xū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 天光墟
tiān guāng xū
广州民间集市,每天清晨或半夜开始运作,天亮即完结的特殊墟,故名(粤语“天光”即“天亮”);亦因此“天光墟”此一名词只在粤语地区出现。
- 幽墟
yōu xū
1.指边远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 元父 者,九州之穷也,先代之幽墟者也。”墟,一本作“ 虚 ”。《文选·曹植<七启>》:“驾超野之駟,乘追风之舆,经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 张铣 注:“迥漠、幽墟皆远方之地。” 2.指坟墓。 宋 秦观 《永寿县君挽词》:“百年谁考德,琬琰在幽墟。” 清 方苞 《张朴村墓志铭》:“归幽墟,宜乐康。”
- 拘墟
jū xū
见“ 拘虚 ”。
- 丘墟
qiū xū
1.亦作“丘虚”。 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9.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10.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 昆墟
kūn xū
见“ 崑崙墟 ”。
- 赴墟
fù xū
犹赶集。
- 神墟
shén xū
谓神仙居住之处。
- 榛墟
zhēn xū
荒野。晋 夏侯湛 《秋可哀赋》:“雁擢翼於太清,燕蟠形乎榛墟。”《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朝义》:“当此时, 洛阳 诸郡人相食,城邑榛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甲寅间,有 莱阳 生至 稷下 ,有亲友二三人亦在诛数,因市楮帛,酹奠榛墟。” 何垠 注:“榛墟,荒野也。”
- 民墟
mín xū
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