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墓
gǔ mù
指的是有史以来已经死亡的人的坟墓,一般是指那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的坟墓。
- 誓墓
shì mù
《晋书·王羲之传》:“时驃骑将军 王述 少有名誉,与 羲之 齐名,而 羲之 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 后检察 会稽郡 ,辩其刑政,主者疲於简对。羲之 深耻之,遂称病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 宋 陆游 《书志》诗:“往年出都门,誓墓志已决。”
- 墓盖
mù gài
墓志的盖。
- 墓窟
mù kū
墓穴;坟墓。
- 墓田
mù tián
坟地。
- 遗墓
yí mù
犹遗冢。
- 墓庐
mù lú
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
- 墓志
mù zhì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底刻志铭,盖刻标题
- 省墓
xǐng mù
祭扫坟墓。
- 墓木已拱
mù mù yǐ gǒng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 墓邻
mù lín
指相邻墓地的墓主。明 宋濂 《录客语》:“昔 波斯 人来 闽 相古墓,有宝气,乃謁墓邻,以钱数万市之,墓邻讳不与, 波斯 曰:‘汝无庸尔也,此墓已无主五百年矣。’墓邻始受钱。”
- 古墓奇袭
gǔ mù qí xí
尤里已抓走了爱因斯坦教授,并且尝试着让他加速他们的心灵控制器科技的完成。
- 庐墓
lú mù
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冢……即 子贡 庐墓处也。”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天后临朝,再加辟命,皆辞以亲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庐墓。”《明史·刘珝传》:“ 珝 初遭母丧,庐墓三年。”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申屠蟠传》:“ 玉 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3.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传四·牛树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园庐墓之恋。”
- 墓祭
mù jì
在坟墓前祭祀。也指扫墓:清明墓祭先父母于姑苏之灵塔。墓祭又称祭扫,过去一般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二祭,春祭在清明节,秋祭在重阳节,重阳祭扫祖坟活动在境内并不普遍,且久已湮没无闻。
- 墓碑
mù bēi
1.平放在坟墓上的碑文石;坟墓的台石 2.树于坟墓之上或附近的石碑,其上刻有死者姓名和纪念死者的碑文
- 墓穴
mù xué
1.埋棺材的坑 2.埋葬尸体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