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塞
sī sāi
谓头脑被私念阻塞。
- 塞角
sāi jiǎo
塞外所吹的号角。
- 阸塞
è sāi
1.阻塞。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容书》:“末路阸塞臲兀,事既壅隔。”一本作“ 阨塞 ”。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 积夫 ﹞知形便阸塞,涕泣曰:‘ 管 乐 不再生耶!’” 2.险要之地。《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 汉 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閒,犬牙相临,乘其阸塞地利,彊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既有蓄积,阸塞四临:西被 陇 蜀 ,南通 汉中 ,北据 谷口 ,东阻 嶔巖 。”《明史·房宽传》:“ 宽 在边久,凡山川阸塞,殊域情伪,莫不毕知。” 3.险要。 章炳麟 《封建考》:“古之建国,无有华离之地。虽然,亦因地埶阸塞为之。”一本作“ 阨塞 ”。
- 沙塞
shā sāi
沙漠边塞。
- 鱼塞
yú sāi
即鱼簖。塞,通“ 簺 ”。
- 理塞
lǐ sāi
1.脉理闭塞。 2.谓不行仁义之道。
- 逼塞
bī sāi
1.拥塞;充满。《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也刚筑,也柔和,虚空逼塞满娑婆。”《朱子语类》卷一:“天却四方上下都周匝无空闕,逼塞满皆是天。” 清 黄宗羲 《海市赋》:“尔乃帆席未掛,僧窗宴启,忽然丛岛逼塞,孤峯魁峙,疑异国之飞来,岂灵居之迁徙。” 2.堵塞;淤塞。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其最患人者, 荻塘 河水瀦淤逼塞,不能负舟,公濬之百餘里。” 清 金友理 《太湖备考·水治》:“并禁毋得侵筑,逼塞上流。” 3.指地方偏僻闭塞。《明史·韩宪王松传》:“时弃 大寧 三卫地, 开原 逼塞不可居。” 4.拥塞;滞塞。《朱子语类》卷一○四:“今人大抵偪塞满胸,有许多伎俩,如何便得他虚。” 清 钱谦益 《题李长蘅为吴生画溪山秋霭图》诗:“诗肠泪眼半焦枯,短歌偪塞堪卢胡。”
- 险塞
xiǎn sāi
1.犹要塞。 2.崎岖阻塞。
- 木塞
mù sāi
1.一小块形如道钉的木头,在拔出道钉之后在铁路枕木上留下的空洞就用它来填塞 2.堵木桶漏孔的塞子 3.桶口的塞子
- 龙塞
lóng sāi
即 龙城 。泛指边远地区。
- 塞塞
sāi sāi
往来流动貌。
- 昏塞
hūn sāi
1.昏愦闭塞;昏聩。 2.遮蔽,充塞。
- 河塞
hé sāi
没有达到两岸的流送材的挤塞
- 塞鴈
sāi yàn
见“ 塞雁 ”。
- 气塞
qì sāi
1.管道中能阻止液体流动的一个气囊或气泡 2.小直笛(whistle)风琴管或长笛吹口部分的栓塞(在长笛为唇尖)
- 熊塞
xióng sāi
软弱无能的样子, 含轻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