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氛埃
fēn āi
1.污浊之气;尘埃。 《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南朝 梁 沉约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 唐 杜甫 《渼陂行》:“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明 宋濂 《抱瓮子传》:“非惟人随流水而逝,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 2.借指尘世或俗念。 宋 陆游 《严君平卜台》诗:“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臺。” 宋 陆游 《夜思》诗:“簿领沉迷无日了,试凭诗思洗氛埃。” 3.比喻战乱。 北周 庾信 《商调曲》:“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 唐 胡曾 《独不见》诗:“ 玉关 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 明 汤式 《一枝花·赠人》套曲:“露布飞驰 玉关 外,倒挽银河下九垓,浄洗氛埃。”
- 蛛网尘埃
zhū wǎng chén āi
被蛛网所缠绕,被尘土所封盖。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封存而无人动用。
- 风埃
fēng āi
1.被风吹起的尘土。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车马不畏远,风埃不畏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笼饼蒸饼之属,食必去皮,皆为北地风埃设。” 2.指世俗,纷乱的现实社会。《晋书·列女传论》:“驰騖风埃,脱落名教,頽纵忘反,於兹为极。”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释 惠远 之高居,风埃遂隔。” 宋 司马光 《君贶环溪》诗:“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3.指仕宦。《南齐书·王僧虔张绪传赞》:“ 思曼 廉静,自絶风埃。” 宋 陆游 《泛富春江》诗:“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4.指危乱,战乱。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强梁海上来,三年战局开,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5.犹风尘。指娼家生活。 金 元好问 《洧川行》:“无端嫁作荡子妇,流落弃掷风埃中。”
- 涓埃
juān āi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 浅埃
qiǎn āi
犹尘埃。比喻社会底层。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嘆穷途年少客,一时间命运乖;有一日显威风出浅埃,起风雷变气色。”
- 尘埃
chén āi
1.飞扬的尘土 2.;比喻污浊的东西
- 宇宙尘埃
yǔ zhòu chén āi
指的是飘浮于宇宙间的岩石颗粒与金属颗粒。
- 翔埃
xiáng āi
飞尘。
- 雰埃
fēn āi
尘雾。
- 寒埃
hán āi
冷风吹起的尘埃。
- 絶埃
jué āi
弃绝尘俗。词语出处弃绝尘俗。 明 徐渭 《赠秦守道》诗:“ 冰玉山人 本絶埃, 西湖 自筑 初阳臺 。”
- 碧埃
bì āi
青色的烟尘。
- 苏维埃
sū wéi āi
原苏联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国家权力机关。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叫苏维埃
- 烟埃
yān āi
1.亦作“烟埃”。 尘埃;灰烬。 2.指云烟雾气。 3.烽烟和战尘。喻战乱。
- 红埃
hóng āi
犹红尘。指飞扬的尘土。
- 野马尘埃
yě mǎ chén āi
意思是“被风吹拂起来的东西”,现在含有悠然自得,超脱物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