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地
yǐn dì
旧时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又称引岸。
- 地舆
dì yú
1.《淮南子·原道训》:“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地载万物,故比之以车舆,后因称大地为地舆。 2.地理学的旧名。
- 地骨
dì gǔ
1.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 2.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 地志
dì zhì
记载国或区域的地形、气候、居民、政治、物产、交通等的变迁的书
- 拔地
bá dì
1.狠狠地 2.在地面上陡然耸立
- 地羊
dì yáng
1.犬的别名。 2.方言。鼢鼠。
- 采地
cài dì
1.选择风水好的地方。 2.指古代卿大夫的封地。
- 秦地
qín dì
1.指秦国所辖的地域。 2.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 地处
dì chǔ
地方。
- 地寒
dì hán
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郭子》:“ 王浑 妻 钟 有女甚贤明,令 武子 为妹择佳婿……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非长年,不足展其才用。’” 宋 陆游 《长信宫词》:“地寒祚薄兮,自貽不祥。”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仇隙》:“ 李揆 秉政, 苗晋卿 荐 元载 。 揆 自恃门望,以 载 地寒,意甚轻之。”
- 地户
dì hù
1.地的门户。古代传说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称地之东南为“地户”。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天运歷纪,千岁一至, 黄帝 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於地户。”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吴 越 二邦,同气同俗,地户之位,非 吴 则 越 ,乃入 越 。”《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原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足东南,是地户。”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银衡用九,天门厌西北之荒;铜盖虚三,地户坼东南之野。”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四·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 时,能病 楚 者 吴 ,能病 吴 者 越 ,以其当地户也。” 2.泛指大地。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粤若真无混沌,抱一气於天门;象化童蒙,构三灵於地户。” 3.土地的所有者。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地户有荒地一段,招佃常数十家。” 4.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家。犹佃户。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七:“好歹我们是地东、地户多年了,平常谁对谁不对……全是有个担待的。” 萧红 《生死场》四:“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 5.道教称人的鼻子。《黄庭内景经·若得》:“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 梁丘子 注:“鼻为上部之地户。”
- 地货
dì huò
旧时商业用语。称附地而生的蔬果,如白菜、萝卜、番薯、西瓜、荸荠等。
- 地比
dì bǐ
谓依居住地区的次第,由近及远。
- 赏地
shǎng dì
赏赐田地。
- 沙地
shā dì
1.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 《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清史稿·食货志一》:“ 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约十三万三千餘亩,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纳租,永著为例。” 2.含沙多的土地。《新华月报》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如沙地、碱地、红土地等,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东北行,沙地渐少, 黄河 冲积平原上,丰腴可爱。”
- 地灶
dì zào
就地挖成的临时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