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圮下
pǐ xià
地面塌陷而形成的低洼。
- 圮缺
pǐ quē
亦作“圯闕”。倾毁,残缺。 宋 苏辙 《东轩记》:“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闢听事堂之东为轩。” 宋 叶适 《治势上》:“向之衰败、圮闕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图回收取,不能什一。”
- 圮坼
pǐ chè
犹圮裂。
- 圮纽
pǐ niǔ
不能维系。
- 圮阙
pǐ quē
见“ 圮缺 ”。
- 圮绝
pǐ jué
1.毁灭;断绝,隔绝。 2.谓哀痛欲绝。
- 圮地
pǐ dì
指难于通行的地方。
- 圮裂
pǐ liè
破碎;分裂。
- 圮坏
pǐ huài
毁坏;废弛;坍塌。
- 圮剥
pǐ bāo
1.毁伤。《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 晋国 之难,祸起於 丽 。惟家之索,牝鸡之晨。专权擅爱,显己蔽人。陵长閒旧,圮剥至亲。”《陈书·高祖纪下》:“ 梁氏 以圮剥荐臻,歷运在极,钦若天应,以命于 霸先 。” 2.毁坏剥蚀。 明 李东阳 《重修宿松县庙学记》:“学旧在县治东南百武许,僻隘圮剥,为流潦所坏。”《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三十八年,復南巡,见 明太祖 陵圮剥,詔依 周 封 杞 宋 例,授 明 裔一官,俾世守弗替。”
- 圮毁
pǐ huǐ
坍塌毁坏。
- 圮倾
pǐ qīng
坍塌,倾颓。
- 圮废
pǐ fèi
毁弃;荒废。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之胶庠,不闻絃歌,而室庐圮废,生徒衰少。”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唐 曲江 , 开元 天宝 中旁有殿宇, 安 史 乱后尽圮废。” 明 李东阳 《新修平阳府城记》:“ 平阳城 ,国朝 洪武 三年都督 冯公 某所建也,歷百有餘年,日益圮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寧夏城 北二里许,有 海宝塔 ,古道场也,圮废久矣。”
- 圮滞
pǐ zhì
壅塞。
- 圮溺
pǐ nì
淹毁。
- 圮族
pǐ zú
1.毁害族类。 2.指衰败的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