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土
kè tǔ
1.从外地移来的土 2.外地;异乡
- 土改
tǔ gǎi
土地改革的简称
- 灰土
huī tǔ
1.尘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絶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於灰土乎?”《宋史·食货志下四》:“民间食盐,杂以灰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 方佚庐 ﹞便叫伙计在架子上拿了下来,扫去灰土拿过来看。” 鲁迅 《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2.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
- 黄土
huáng tǔ
不成层的垆坶沉积物,其颗粒大小介于粘土与细砂之间,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由风沉积的,常为钙质并往往含贝壳、骨骼和哺乳动物的牙齿以及碳酸钙结核,有时也含氧化铁结核而形成可大量贮水的优质土壤
- 粪土
fèn tǔ
[dung and dirt] 粪便和泥土。 古时指脏土。比喻令人鄙视厌恶或不值钱的东西(物品),把当作粪土一样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土法
tǔ fǎ
民间用的土办法
- 寸土
cùn tǔ
指很少的一片土地
- 热土
rè tǔ
使人感到温馨的土地,多指故乡
- 泥土
ní tǔ
1.壤土 2.粘土
- 土黄
tǔ huáng
1.指土。古以五行配五色,土色黄,故称。《数术记遗》“五行算” 北周 甄鸾 注:“五行之法……金白生数四,土黄生数五。” 2.黄土的颜色。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鰐鱼,其身土黄色,有四足脩尾。”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萧队长 连忙抬起头,看见一片烟云似的远山的附近,有一长列土黄色的房子,夹杂着绿得发黑的树木,这就是他们要去工作的屯落。” 3.一种黄色颜料。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宫禁》:“ 隆庆 六年, 穆宗敬皇帝 大行礼。巾帽局成造梁冠等件,合用麻布等料……榜纸三百八十九张,每百张银一两;土黄一斤,银三分。” 4.中药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土黄》。
- 土豆
tǔ dòu
1.[口]马铃薯 2.〈方〉花生
- 圆土
yuán tǔ
同“ 圜土 ”。牢狱。
- 赤土国
chì tǔ guó
古国名。《隋书·赤土国传》:“ 赤土国 , 扶南 之别种也。在 南海 中,水行百餘日而达所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亦简称“赤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帝募能通絶域者,屯田主事 常骏 等请使 赤土 。”
- 土国
tǔ guó
1.地处平原的国家。 2.谓于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
- 土围子
tǔ wéi zǐ
1.原指用土石筑成的保护村庄、聚居地的围墙或障碍物。后亦用以借指反动势力盘踞的堡垒。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那里除了那一株并未开花的木笔花以外,只有一丛稚竹,几盆菊花,和几株栽在石砌的土围子里面的小小的焦红色的铁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旗子留下,插在南门旁边的土围子上头。”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三六年,我们住在 保安 。离 保安 四五十里的地方有个地主豪绅的土围子。那时候党中央的所在地就在 保安 ,政治影响可谓大矣,可是那个土围子里的反革命就是死不投降。”《羊城晚报》 2.24:“城市‘四清’的时候可找了麻烦……(当时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政治上吃不开了,但又不肯放弃正在失去的‘天堂’,企图建立自己的新的堡垒--如《毛选》四卷上所说的‘土围子’,便抓起业务这一‘世袭的领地’。”
- 土团
tǔ tuán
由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新唐书·王式传》:“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 甫 斩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元年》:“军士八百,外有土团五百人。” 胡三省 注:“团结土人为兵,故谓之土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由此威声大震,远近避乱者从之如市,得土团三百餘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抢人家妇女,土团不依,闹起事来,幕中朋友説,须地方官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