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断
tǔ duàn
东晋 、 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 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 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 。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 桓温 ,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旧唐书·杨炎传》:“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於朝廷。”《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閲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 胡三省 注:“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所在以土著为断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所谓土断,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民众向朝廷纳租税,服徭役,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
- 案土
àn tǔ
安定本土。 案,通“ 安 ”。
- 土目
tǔ mù
土司所属员司的称号
- 土封
tǔ fēng
指坟墓。
- 心土
xīn tǔ
表土和底土之间的那层土
- 香土
xiāng tǔ
1.指佛土。 2.宫廷内泥土的美称。
- 土层
tǔ céng
1.土地的表层 2.在母质之上的土壤层,在其中发生土壤形成自然过程,在良好发育的土壤中,这一土壤层变得与其母质大不相同并包括A和B层位
- 土实
tǔ shí
土地上的出产;土产。《逸周书·程典》:“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脩其等列,务其土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楚 亦不竞,寡君尽其土实,重之以宗器,以受 齐 盟。” 杜预 注:“土实,土地所有。”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效其土实,五岁三至。”《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 此土
cǐ tǔ
指娑婆世界或对他国而言,自己的国家,称为此土
- 土谈
tǔ tán
土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听了,又是一呆道:‘甚么叫黄鱼?’ 继之 道:‘这是我説错 南京 的土谈了,这里 南京 人,叫大脚妓女做黄鱼。’”
- 填土
tián tǔ
填土系指由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
- 土茶
tǔ chá
当地所产的茶。
- 土瓜
tǔ guā
1.菲芴,又名蒠菜、宿菜。 2.王瓜的别名。
- 土空
tǔ kōng
土窟。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有 张师雄 者, 西京 人,好以甘言悦人,晚年尤甚。 洛中 号曰 蜜翁翁 。出官在边郡,一夕贼马至界上,忽城中失 雄 所在。至晓方见 师雄 重衣披裘,伏於土窟中,已痴矣。西人呼土窟为空。寻为人改旧诗以嘲曰:‘昨夜阴山吼贼风,帐中惊起 蜜翁翁 。平明不待全师出,连著皮裘入土空。’” 宋 范成大 《范阳驿》诗:“邮亭偪仄但宜冬,恰似披裘坐土空。”
- 茅土
máo tǔ
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 抟土
tuán tǔ
1.犹抟埴。 2.指抟土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