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帝啼鹃
wàng dì tí juān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詀啼
zhān tí
低语并哭泣。
- 惊啼
jīng tí
受惊而啼叫或啼哭。
- 啼魂
tí hún
指杜鹃鸟。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 蜀 王 望帝 ( 杜宇 )所化,至春啼鸣,故称。
- 愁眉啼妆
chóu méi tí zhuāng
愁眉:使眉细而曲折;啼妆:轻轻地擦去目下的粉饰以作啼痕。形容妇女的妖态。
- 悲啼
bēi tí
哀伤啼哭;哀鸣。
- 啼泣
tí qì
啼哭;哭泣
- 啼妆
tí zhuāng
1.见“ 啼粧 ”。 2.亦作“ 啼糚 ”。亦作“ 啼妆 ”。 东汉 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宋 欧阳修 《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3.借指美人的泪痕。 前蜀 韦庄 《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清 吴伟业 《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一本作“ 粧 ”。
- 破啼
pò tí
停止啼哭。
- 泣啼
qì tí
见“ 泣嗁 ”。
- 啼眼
tí yǎn
泪眼。
- 猿啼鹤唳
yuán tí hè lì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 儿啼
ér tí
1.小孩啼哭。 2.谓声似小孩啼哭。 3.即儿啼帖。
- 啼明
tí míng
鸡啼叫报晓。萧红 《生死场》十二:“我这些年来,都是养鸡,如今连个鸡毛也不能留,连个‘啼明’的公鸡也不让留下。” 高玉宝 《高玉宝》第九章:“ 周扒皮 这一啼明不要紧,笼里鸡叫唤起来,全屯的鸡也都叫唤起来。”
- 啼哭郎君
tí kū láng jūn
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曲端 在 陕西 ,甚有威望, 张魏公 宣抚,首擢用之。 金 人万户 娄室 与 撒离曷 等寇 邠州 , 端 击败之;至 白店原 ,又大败之。 撒离曷 乘高望师,惧而号哭; 金 人因目之为啼哭郎君。”参阅《宋史·吴玠传》及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四年三月》。
- 胡啼番语
hú tí fān yǔ
胡、番:古时指外族或异域。旧时指外族或外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