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啓碇
qǐ dìng
亦作“啟椗”。 谓开船。碇、椗,系船的石墩。 李烈钧 《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辛亥革命》:“略事补充,復启椗西上。” 阿英 《流离》一:“午饭后,又启椗,夜十时,到了 巢县 。” 刘白羽 《长江三日》:“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
- 啓航
qǐ háng
开船。 《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汽笛已经拉响,轮船就要启航。”
- 啓拆
qǐ chāi
开拆。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拆封》:“粮书管算,先验各柜原封锁门未动,然后挨次启拆。”
- 啓牖
qǐ yǒu
1.打开窗户。 2.启发诱导。牖,通“ 诱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愿父母有灵,启牖二弟。” 清 陈确 《答沉朗思书》:“弟非木石,敢不夙夜深思,抑承所以启牖愚迷之意。” 沉惟贤 《<万国演义>序》:“即黌塾之师,用以发明事理,启牖来学,亦於是乎汲汲焉。”
- 啓攒
qǐ zǎn
犹出葬。停放棺木,暂时不葬谓攒。《清史稿·礼志十一》:“二十六年, 世祖 母 博尔济吉特氏 崩……及梓宫启攒夕,攀慕不胜,左右固请升輦,坚不就驾,断去车靷,慟哭步送。”
- 咨啓
zī qǐ
犹禀报。 《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某去,便当咨启,至期则皆至此矣。” 明 高明 《琵琶记·激怒当朝》:“恩官且听咨启: 蔡状元 闻説皱眉,忠和孝,恩和义,念父母八十年餘,况已娶了妻室,再婚重娶非礼。”
- 发蒙啓滞
fā méng qǐ zhì
启发蒙昧,开通阻塞。 《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於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
- 刺啓
cì qǐ
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 子恪 徒跣自归,二更达 建阳门 ,刺启。时刻已至,而上眠不起。” 胡三省 注:“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启,奏也。既达姓名,又启陈其事。”
- 创啓
chuàng qǐ
亦作“剏啟”。开创。《周书·席固传》:“ 宇文丞相 剏启霸基,招携以礼。”
- 啓关
qǐ guān
1.谓开门。关,门闩。《周礼·春官·巾车》:“及墓,嘑启关陈车。” 郑玄 注:“关,墓门也。” 唐 韩偓 《寄邻庄道侣》诗:“闻説经旬不启关,药窗谁伴醉开颜。”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天池庙主》:“﹝团练﹞至未时出启关,醉容溢面。” 2.打开关隘之门。《战国策·秦策二》:“ 楚 之相 秦 者 屈盖 ,为 楚 和於 秦 , 秦 启关而听 楚 使。”
- 啓罗格兰
qǐ luó gé lán
即公斤。鲁迅 《集外集·说鈤》:“制铀残滓五千吨,所得鈤盐不及一启罗格兰。”
- 山公啓
shān gōng qǐ
同“山公啟事”。启,亦写作“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辞谨敬,多乖 释迦 之书;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启。” 唐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之二:“本谓 山公 啟,而今殁始扬。” 宋 黄庭坚 《踏莎行·临水夭桃》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綺,芭蕉渐展 山公 啟。”
- 光前啓后
guāng qián qǐ hòu
犹光前裕后。明 王九思 《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 元戎啓行
yuán róng qǐ háng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唐 柳宗元 《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 啓事
qǐ shì
1.陈述事情。多用于下对上。《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召呼三臺尚书以下自诣 卓 府启事。”《旧唐书·高宗纪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红楼梦》第十八回:“﹝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指示 贾 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 2.陈述事情的奏章;函件。《晋书·山涛传》:“ 涛 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 山公 启事’。” 南朝 梁 沉约 《谢赐甘露启》:“不任欣贺,谨以启事谢以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 文圭 后饰非,遍投启事公卿间。”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适当选人之阙,如茅之拔,几遍於丘园;积薪之流,半登於启事。” 3.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 茅盾 《右第二章》:“启事在报纸上登出来了。” 丁西林 《压迫》:“上星期五,他们又在报上登了一个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