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哲
bǐng zhé
秉富有才智。
- 浚哲
jùn zhé
深邃的智慧。 一说明智。
- 知人则哲
zhī rén zé zhé
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书·皋陶谟》:“知人則哲,能官人。” 曾运乾 正读:“哲,智;官,任……言知人則能器使。”《魏书·肃宗纪》:“知人則哲,振古所難。”
- 鲁哲
lǔ zhé
指 孔子 。
- 聪哲
cōng zhé
聪慧明智。
- 十哲
shí zhé
指十位或十数位德才出众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 (1)指 孔子 的十个弟子: 颜渊 、 闵子骞 、 冉伯牛 、 仲弓 、 宰我 、 子贡 、 冉有 、 季路 、 子游 、 子夏 。自 唐 定制,从祀 孔 庙,列侍 孔子 近侧。 开元 时, 颜渊 配享,升 曾参 ,后 曾参 配享,升 子张 。后代又增 有若 及 宋 朱熹 ,合称“十二哲”。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自四教远而微言絶,十哲丧而大义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崇理学》:“ 仁皇 ( 康熙 )夙好 程 朱 ……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参阅《论语·先进》、《旧唐书·礼仪志四》。(2)指十位名将。 唐 开元 十九年立 太公尚父庙 。 上元 元年,尊 太公 为 武成王 ,以名将十人为十哲: 白起 、 韩信 、 诸葛亮 、 李靖 、 李勣 列侍于左; 张良 、 田穰苴 、 孙武 、 吴起 、 乐毅 列侍于右。参阅《新唐书·礼乐志五》、《唐会要·武成王庙》。(3)指 唐 末十二位诗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同时有 许棠 与 乔 ( 张乔 ),及 喻坦之 、 剧燕 、 任涛 、 吴罕 、 张蠙 、 周繇 、 郑谷 、 李栖远 、 温宪 、 李昌符 ,谓之十哲。”(4)指 前秦 名僧 鸠摩罗什 的十大弟子。参阅 唐 神清 《北山录》卷四。(5)指善饮者十人。 明 袁宏道 《觞政·八之祭》:“今祀 宣父 曰酒圣……十哲曰 郑文渊 、 徐景山 、 嵇叔夜 、 刘伯伦 、 向子期 、 阮仲容 、 谢幼舆 、 孟万年 、 周伯仁 、 阮宣子 。”
- 睿哲
ruì zhé
圣明;明智
- 曩哲
nǎng zhé
先哲;古之哲人。
- 允哲
yǔn zhé
聪明睿智。
- 俊哲
jùn zhé
1.亦作“俊喆”。才识不凡的人。 2.才识不凡。
- 隽哲
jùn zhé
1.聪明睿智。 2.指聪明睿智者。
- 英哲
yīng zhé
1.亦作“ 英喆 ”。才能和识见卓越的人。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内英哲与长年兮,笞离伦与膺贾。” 晋 左思 《魏都赋》:“英喆雄豪,佐命帝室。”《旧唐书·魏元忠传》:“知己难逢,英哲罕遇。” 明 张居正 《答山东抚院李渐菴言吏治河漕》:“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所望海内英哲,共助不逮。”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惟超人出,世乃太平。苟不能然,则在英哲。” 2.贤明;才能和识见卓越。《宋书·庐陵王义真传》:“故 庐陵王 含章履正,英哲自然。” 清 曾国藩 《<国朝先正事略>序》:“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 汉 之 武帝 , 唐 之 文皇 。”
- 乡哲
xiāng zhé
乡里的贤哲。 喆,同"哲"。
- 三哲
sān zhé
亦作“ 三悊 ”。三位贤人。所指随文而异。
- 鸿哲
hóng zhé
识见高超的人。
- 宣哲
xuān zhé
明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