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啰哩
luō lǐ
古代少数民族名。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秦襄毅公年谱》:“ 秦州 有 囉哩 户,乃 回回 别种……予访得 清水 、 秦安 等县,亦有 囉哩 ,乃移文各县,令其共为婚姻。”
- 吱哩哇啦
zī lī wā lā
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 公古哩
gōng gǔ lǐ
清 代 廓尔喀 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
- 噜哩噜苏
lū lǐ lū sū
方言。言语絮叨。沪剧《罗汉钱》第一幕第一场:“听 五婶 噜哩噜苏说一阵,不由我心里暗思忖。”
- 啊哥哩
ā gē lǐ
客家方言词,发音同普通话,一般为小孩在哥面前讨饶或者撒娇等特殊情况的时候对哥的称呼,啊哥 是哥的意思。
- 劈哩啪啦
pī li pā lā
象声词。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七场:“我母亲就常常骂我,说我讲起话来劈里啪啦好象打算盘。”《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脑袋里嗡嗡地,尽是大会场上劈哩啪啦的掌声。”
- 着哩
zhe li
犹着呢。 如:这种糖好吃着哩。
- 劈哩叭啦
pī lǐ bā lā
象声词。
- 叽哩嘎啦
jī lǐ gā lā
形容杂乱的说笑声。 《人民文学》1981年第10期:“‘戏台子’摆在庭院间那个低矮的圆形石桌上,人们将它团团围了,细观细看,啧儿啧儿地叹呀,赞呀,叽哩嘎啦地说呀,笑呀。”
- 哩罗
lǐ luó
形容说话啰唆,口齿不清
- 咭哩咕哝
jī lǐ gū nóng
形容低声说话。
- 吡哩叭喇
bǐ lǐ bā lǎ
象声词。
- 扑哩扑剌
pū lǐ pū là
象声词。形容物体连续落地声。
- 叽哩呱啦
jī lǐ guā lā
形容嚷嚷声或说的话别人听不懂。
- 哩溜歪斜
li liū wāi xié
1.歪歪扭扭;不正 2.[走路]左右摇摆
- 哇哩哇啦
wā lǐ wā lā
形容吵嚷声或说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