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哨
guān chá shào
观察当面敌情的哨兵。 为弥补观察所的不足或根据部队作战的需要派出。通常由一至数人担任
- 哨官
shào guān
旧时军中管领一哨的长官。明 戚继光 《纪效新书·治水兵》:“哨官见领兵官一跪一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一天,不知为了甚么事,得罪了一个哨官。”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直走进里面去搜查的是一位哨官,名叫 陶泽锟 。”参见“ 哨 ”。
- 布哨
bù shào
派给哨兵
- 胡哨
hú shào
1.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所吹出的尖锐声音,多用作招集的信号。 2.胡闹;胡言乱语。
- 花哨
huā shao
1.颜色鲜艳夺目 2.过于艳丽的色彩 3.倾向于运用华丽的词藻 4.花样多,变化多
- 口哨
kǒu shào
1.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口内,使气流涌出而形成的象吹哨子的声音。 2.哨子。用金属、竹木或塑料制成的能吹响的一种小型器物。其形制甚多,用途亦不一。
- 花丽狐哨
huā lì hú shào
见“ 花狸狐哨 ”。
- 打唿哨
dǎ hū shào
亦作“ 打胡哨 ”。撮口发声,作为信号。
- 忽哨
hū shào
即唿哨。 撮口作声或把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响
- 哨守
shào shǒu
巡守;防守。
- 哨卒
shào zú
哨兵。
- 花狸狐哨
huā lí hú shào
1.亦作“ 花里胡哨 ”。 亦作“ 花里胡绍 ”。亦作“ 花丽狐哨 ”。亦作“ 花黎胡哨 ”。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西游记》第十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墙上的画年代也很多,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些花里胡绍的人物便了。”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 大赤包 无论在什么时节都打扮得花狸狐哨吗?”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眨眼工夫,他那身蓝臻臻的衣服,倒让泥染得花里胡哨了。” 2.引申指花色繁多。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样子是花里胡哨,内容却只有一个--欢迎新战士。” 3.形容花言巧语,耍弄花招。《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你做奶子,行奶子的事,许你在跟前花黎胡哨,俺每眼裡是放的下砂子底人。”
- 游哨
yóu shào
流动的哨兵。
- 唿哨
hū shào
1.把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时发出的尖锐的声音。 2.呼啸。
- 呼哨
hū shào
1.口哨。 《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略鬭数合, 速买 诈败,引入林中,一声呼哨,山谷皆应,把 虎儿斑 之兵,截为二段。” 郑振铎 《桂公塘》:“江风象呼哨似的在吹过,水面动荡得渐渐利害起来。” 华山 《鸡毛信》:“﹝ 海娃 ﹞把手指含在嘴里,打了个响亮的呼哨。”参见“ 口哨 ”。 2.高叫;呼啸。《刘知远诸宫调·知远探三娘与洪义厮打》:“ 洪义 怒,呼哨一声, 洪信 和两个妇人……至。”《花城》1981年第5期:“多壮美的轰鸣声,隆隆地带着一种清脆的呼哨。”
- 左哨
zuǒ shào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