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神
hé shén
意指和悦心神。
- 和鸣
hé míng
1.互相应和而鸣。 《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 唐 元稹 《雉媒》诗:“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衣服》:“鶼鶼,叹和鸣未久,分飞荏苒。”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 2.《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 懿氏 卜妻 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 杨伯峻 注:“此二语盖言其夫妻必能和好。”后以“和鸣”比喻夫妻和睦。 唐 白居易 《得景定婚讫未成而女家改嫁不还财景诉之》:“二姓有行,已卜和鸣之兆;三年无故,竟愆嬿婉之期。” 宋 柳永 《集贤宾》词:“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歛翠啼红。”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女喜甚。既成婚,伉儷和鸣。”
- 鸣和
míng hé
1.鸣声谐和的车铃。 2.鸣声应和。
- 和氏
hé shì
1.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2.指怀才不遇之人。 3.借指美玉。 4.即和氏。
- 和国
hé guó
友好之邦。
- 和令
hé lìng
1.和善。 2.和谐畅适。 3.宣布节令时禁。和,通“宣”。
- 和随
hé suí
1.亦作“和隋”。卞和与随侯。亦谓稀世珍宝和氏璧与随侯珠。 2.卞和与随侯。亦指稀世珍宝和氏璧与随侯珠。
- 民和
mín hé
1.民众和睦团结。《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2.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 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 和物
hé wù
犹随俗。
- 焦和
jiāo hé
汉献帝初平中期,任青州刺史。
- 和玉
hé yù
1.卞和之玉。 喻稀世之宝。 2.卞和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 和展
hé zhǎn
协和审正。
- 粹和
cuì hé
1.精纯和美。 2.指纯和之气。
- 回和
huí hé
亦作“廻和”。环绕,环抱。
- 打和
dǎ hé
表演技艺。
- 滑和
huá hé
谓扰乱中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