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和
bá hé
宋 杂剧的后散段。由杂扮艺人扮演,内容多为没有进过城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闹的笑话。
- 和酬
hé chóu
谓以诗作酬答他人。
- 和头
hé tóu
棺材首尾两端部分。亦专指前端部分。
- 和朴
hé pǔ
见“ 和璞 ”。
- 澄和
chéng hé
清朗和暖。
- 鹤和
hè hé
《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后以“鹤和”谓唱和,应答。
- 通和
tōng hé
1.互相往来和好。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纳款通和,布德脩礼。” 宋 叶适 《廷对》:“天下大事,不容苟简;岂可不出於用兵则出於通和哉?” 清 郭凤喈 《鸱上屋谣》:“昨日通和使者来,官军取给牛羊鷄。” 2.通畅缓和。《淮南子·墬形训》:“ 汾水 濛浊而宜麻, 泲水 通和而宜麦。” 3.开朗平和。《南史·刘孺传》:“及长,美风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 唐 元结 《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材业 次山 不如 云卿 ,词赋 次山 不如 云卿 ,通和 次山 不如 云卿 。”
- 带和
dài hé
混杂。
- 影和
yǐng hé
附和;应和。
- 私和
sī hé
古代犯刑事禁律之一。 谓刑事案件不经官断而私自和解。《文献通考·刑六》:“凡有杀伤人处,如都保不曾申官,州县不差官检覆及家属受财私和,许诸邑人告首。”《明律·刑律·尊长为人杀私和》:“凡祖父母、父母及夫若家长为人所杀而子孩妻妾奴婢等雇工人私和者,杖一百。徒三年。”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他们进去私和,这状子递不成了。”
- 和表
hé biǎo
即华表。 古代陵墓、宫殿等前所立的表柱。
- 和心
hé xīn
使心境平和
- 和门
hé mén
1.军营之门;畋猎时所筑营垒之门。 2.借指武将、军人。
- 辑和
jí hé
团结和睦。 《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元二十一年》:“ 道子 欲辑和内外,乃深布腹心於 恭 ,冀除旧恶。” 明 张居正 《答总兵戚南塘授击土蛮之策》:“但古之论战者,亦不全恃甲兵精鋭,尤贵将士辑和。和,则一可当百;不和,虽有众,弗能用也。”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军民辑和,市邑无扰。”
- 和木
hé mù
和,小笙,管乐器;木,柷、敔之类的打击乐器。 借指高雅的音乐。
- 和山
hé shān
传说中的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