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邱
hé qiū
见“ 和丘 ”。
- 杂和
zá hé
几种食品搀杂在一起。
- 闲和
xián hé
亦作“闲和”。娴雅温和。闲,通“ 嫺 ”。
- 贞和
zhēn hé
正直平和。
- 裕和
yù hé
宽厚和顺。
- 和羹
hé gēng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 2.喻宰辅之职。
- 和鸾
hé luán
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撗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鸞”。
- 和泰
hé tài
1.温和安祥。 2.和顺太平。
- 大和
dà hé
1.一种良弓。 《周礼·考工记·弓人》:“大和无灂。” 郑玄 注:“大和,尤良者也。” 孔颖达 疏:“大和谓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 2.非常和协。《左传·襄公十三年》:“ 晋 国之民,是以大和。” 3.见“ 太和 ”。
- 和韵
hé yùn
1.谓文雅而有风度。 2.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3.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 和成
hé chéng
1.谓饮食适量。 2.谓和合成婚。 3.古代郊祀乐曲名。
- 孝和
xiào hé
孝顺淑和。
- 和比
hé bǐ
和睦;和谐。
- 和章
hé zhāng
谓酬和他人的诗章。一般只和其意,非必和其韵。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方夫人诗卷》:“ 山舟学士 ……赋纪恩诗四章,一时和者不下百餘人。学士品题,以 芷斋 方夫人 为最。夫人时年八十,手书和章,笔力苍劲。”
- 处和
chǔ hé
1.奉行平和之道。汉 焦赣 《易林·颐之蒙》:“秋南春北,随时休息,处和履中,安无忧凶。” 汉 荀悦 《昌邑王论》:“忠顺不失,夙夜匪懈,顺理处和,以辅上德,是谓良臣。” 南朝 梁 沉约 《伤刘沨》诗:“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 2.讲和;调解。《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 人请和, 赵 人不许,必令 将渠 处和。 燕 相 将渠 以处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又有奸恶之徒,与人有隙,嫉彼貲财,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然后设谋兴词,架虚并准……然后从中处和,势压讲息。”
- 和罗
hé luó
1.香名。 2.排列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