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富体
wú fù tǐ
唐 吴少微 、 富嘉谟 文章雅厚雄迈,为时所尚,称“吴富体”。
- 吴体
wú tǐ
诗体之一种。 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 向吴亭
xiàng wú tíng
古亭名。地在今 江苏 丹阳县 。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一:“ 向吴亭 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冯集梧 注引《一统志》:“ 向吴亭 在 丹阳 县治南。”向,一本作“ 句 ”。 唐 陆龟蒙 《润州送人往长洲》诗:“秋来频上 向吴亭 ,每上思归意剩生。”
- 吴越之地
wú yuè zhī dì
吴越之地是借代的说法,范围就是现在的江南一带,包括今江苏、浙江、上海、江西东部、安徽东及东南部、福建大部。因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区是吴国和越国的辖地而得名。吴越之地在历史上范围略有不同,古代楚之东、江之南皆为吴越,今专门指江南地区,即江苏、浙江、上海。
- 吴先主
wú xiān zhǔ
指 三国 吴 主 孙权 。
- 吴中四士
wú zhōng sì shì
唐 之 包融 、 贺知章 、 张旭 、 张若虚 四人同时知名,均 吴 人,故称。
- 吴中四杰
wú zhōng sì jié
明 初 杨基 、 高启 、 张羽 、 徐贲 四人并有诗名,均 吴 人,故称。
- 中吴
zhōng wú
1.旧苏州府的别称。始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 2.旧镇江府的别称。
- 吴中
wú zhōng
今 江苏 吴县 一带。 亦泛指 吴 地。《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 唐 韩愈 《答李秀才书》:“故友 李观 元宾 ,十年之前,示 愈 《别吴中故人》诗六章,其首章则吾子也。”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 吴中 何地,满怀俱是离索。”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余尉 ﹞诡辞以岁久剥落,将入 吴中 求国工装之以献。”
- 吴丝
wú sī
吴 地产的丝。 喻指精美的琴弦。
- 东门吴
dōng mén wú
《战国策·秦策三》:“ 梁 人有 东门吴 者,其子死而不忧。 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 东门吴 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后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 东吴
dōng wú
1.指 三国 时 吴国 。 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 。” 李善 注:“ 东吴 ,谓 孙 氏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 。” 2.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 东吴 有齿角之饶,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宋 陆游 《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 太平天囯 叶春森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包 东吴 而连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可以守。”
- 吴下
wú xià
泛指 吴 地。 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
- 三吴
sān wú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 蜀锦吴绫
shǔ jǐn wú líng
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 楚弄吴吹
chǔ nòng wú chuī
泛指 江 南一带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