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合
gǔ hé
扇动纠合。
- 合调
hé diào
1.谓音律、音节和谐。 2.比喻意气相投。
- 合族
hé zú
1.聚集全族的人。 《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 孔颖达 疏:“合族以食者,言旁治昆弟之时,合会族人以食之,礼又次序族人以昭穆之事。”《孔丛子·独治》:“先王制礼,虽国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辽史·营卫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契丹 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2.全族,全族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不知我们 潮州 人杀了他合族,还是我们 潮州 人□了他的祖宗,他造了这箇謡言,还要刻起书来,这不要气死人么!” 3.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晋书·孙旂传》:“ 旂 子 弼 及弟子 髦 、 辅 、 琰 四人……遂与 孙秀 合族。”
- 杀合
shā hé
收束。
- 合窳
hé yǔ
神话中的异兽名。
- 合穗
hé suì
合颖。
- 合祭
hé jì
1.合于祧庙而祭。古代帝王对其世次疏远之祖,依制迁其神主藏于祧庙而合祭之。《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2.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宋 苏轼 《郊祀奏议》:“谨按《后汉书·郊祀志》, 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阳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则 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宋史·盛陶传》:“议合祭天地,请从先帝北郊之旨。”
- 合手
hé shǒu
1.两手相合表示敬意。《宋史·曹玮传》:“ 唃廝囉 闻 瑋 名,即望 瑋 所在,东嚮合手加顙。”参见“ 合掌 ”。 2.犹协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乃归,合手伐得百餘械,置门屋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多借鸟銃,待其至,合手击之。” 3.掌心向下。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俺娘翻手是雨,合手是云。”参见“ 合 ”。 4.协调,和谐。 沈从文 《黑夜》:“知道这小孩子同自己共事经过危险已有许多次,两人十分合手。” 梁斌 《播火记》十四:“你们谈得合手不合手,给我捎个信来,好不结记。” 5.犹适用,合用。《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我拿一根(棍子)一看,长短正好合手。”
- 起合
qǐ hé
旧时诗文写作有起、承、转、合等章法,“起”是指开端,“合”是指结束全文。
- 合从
hé zòng
1.亦作“ 合纵 ”。谓连接直行。《荀子·赋》:“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 2.指 战国 时, 苏秦 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 秦 。 秦 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战国策·秦策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 赵 ,而欲攻 秦 。”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若《史记》载 苏秦 合纵, 张仪 连衡, 范雎 反间以相 秦 , 鲁连 解纷而全 赵 是也。”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又不见敝裘 苏季子 ,合从归来印纍纍。”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这几年来今日合纵,明日连衡,今日征 燕 ,明日伐 楚 ,争城者杀人盈城,争地者杀人盈野。”参阅《史记·苏秦列传》。 3.泛指联合。《史记·吕太后本纪》:“具以 灌婴 与 齐 楚 合从,欲诛诸 吕 告 产 ,迺趣 产 急入宫。”《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 ﹞乃致书呼 高祖 为兄,请合从以灭 隋 。”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且昔者 俄 之攻 突厥 也,始则 英 法 二国合纵拒之,后则 英 、 法 、 德 、 奥 、 意 五国合兵拒之, 俄 即不能得志。”
- 合长
hé cháng
唐 宋 时常用以称呼中书省、尚书省、龙图阁等官署的主事官。
- 阶合
jiē hé
见“ 阶阁 ”。
- 驱合
qū hé
亦作“駈合”。驱使聚合。
- 合行
hé xíng
应当;应该施行。
- 合门
hé mén
1.全家;全家族。 《后汉书·陈蕃传》:“﹝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后人白 喜 谋叛,合门被诛。”《魏书·高祖纪上》:“一人为恶,殃及合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而其家人见室内坐一翁……合门大扰。” 2.閤門: 3.古代宫殿的侧门。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拜疏移閤门,为忠寧自谋?” 沉钦韩 注:“《六典》:‘ 宣政殿 之左曰 东上閤 ,右曰 西上閤 。’《事文类聚》:‘《续通典》:“ 天祐 二年勅: 东上 西上 閤门,制置各别。至于常事,则以 东上 居先。或大忌进名,遂用 西閤 为便。”知常日章奏於 东閤 门进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会昌 中, 回 为刑部侍郎, 謩 为御史中丞,尝与次对,官三数人候对於閤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学士初拜,自 东华门 入,至 左承天门 下马;待詔、院吏自 左承天门 双引至閤门。此亦用 唐 故事也。” 清 唐孙华 《戏咏古事》:“閤门驱出后房空,一事无情事事同。” 4.宋 代负责官员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机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閤职》:“閤门,在和 寧门外 ,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等仪范。有知閤、簿书、宣赞及閤门祗候、寄班等官。”一本作“阁门”。 宋 陈亮 《与徐彦才大谏书》:“伏见朝廷繇一閤门之官而迁一执政,公论沸腾。”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便殿含毫题詔溼,閤门走马报花开。” 5.指閤门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百官入殿门,閤门輒促之曰:‘那行。’”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刘贡父谑王汾》:“ 王 使人询之閤门,乃是有旨。”参见“ 閤门使 ”。
- 须合
xū hé
应当,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