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鸾司
luán sī
唐 代指门下省。
- 家司
jiā sī
家什,器具。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十一:“等会长走了以后,我到屋里去打整那些烧烟的家司。” 艾芜 《端阳节》六:“打锣鼓家司的立刻换一个‘奶胎奶转’的音乐。”
- 留司
liú sī
唐 人称分司 东都 洛阳 者为留司。宋 因之。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夜饮遂作春酒歌》:“前年持节将 楚 兵,去年留司在 东京 ,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 刘开扬 笺注:“ 唐 人谓分司 东都 者为留司。”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孝权 ﹞迁留司虞部员外郎。” 方崧卿 注:“谓分司 东都 也。” 宋 王禹偁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挽歌》之八:“曾拜四章辞相府,又陈三表罢留司。”
- 百司
bǎi sī
大臣,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
- 司花
sī huā
“ 司花女 ”的省称。
- 府司
fǔ sī
犹官府。
- 宫司
gōng sī
掌后宫中事宜的人。
- 四司
sì sī
1.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 2.见“四司六局”。 3.道教谓天帝的禁宫。 4.明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 计司
jì sī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官署的统称。唐 权德舆 《唐故度支郎中裴公神道碑铭》序:“其佐 钟陵 也,领留府之重,居议郎也,赞计司之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祖宗亲小事》:“上留意金穀之务,一日尽召三司吏 李溥 等对於 崇政殿 ,询以计司利害。”《宋史·钱即传》:“时 长安 百物踊贵,钱币并轻, 贯 欲力平之,计司承望风旨,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民至罢市。”
- 选司
xuǎn sī
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选人得官有二年不能上者,有一人索远得留,乃注校书郎。选司纲维紊坏,皆以 崔 郑 为口实。”
- 春司
chūn sī
指礼部主试官。唐 张籍 《喜王起侍郎放牒》诗:“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
- 司命
sī mìng
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郑玄 注:“司命,文昌宫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四曰司命。” 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包命》:“司命主老幼。”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 3.星名。虚宿北的二星。《宋史·天文志三》:“司命二星,在虚北,主举过、行罚、灭不祥,又主死亡。” 4.神名。《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 司命 ……” 孔颖达 疏:“ 司命 者,宫中小神。 熊 氏云:非天之 司命 ,故祭於宫中。”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庄子·至乐》:“吾使 司命 復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百日,肌骨强坚;千日, 司命 削去死籍,与天地相毕,日月相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他的东西不容易到手,我心里运神,既然送上门来了,收了再说。不收, 司命菩萨 也要见怪的。” 6.神名。灶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 司命 。” 7.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管子·国蓄》:“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孙子·虚实》:“微乎微乎,至於无形;神乎神乎,至於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张预 注:“故敌人死生之命,皆主於我也。” 唐 元稹 《李践方大理寺丞制》:“大理寺专狱犴视刑书,我国家生人之司命也。任非其才,为患不细。”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马乃将之司命,盗了马步骤难熬。”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船主管轮,为一船司命之主,任大而责重。” 8.主管诏令。《文选·扬雄<羽猎赋>》:“荧惑司命,天弧发射。” 吕向 注:“司,主也。令主天子之命。” 9.新莽 官名。主管军事。《汉书·王莽传中》:“置五威司命……司命司上公以下。”《汉书·王莽传中》:“内置司命军正……诚欲以司不奉命,令军人咸正也。”
- 司寒
sī hán
古代传说的冬神。
- 社司
shè sī
主管社仓储粮之官吏。《隋书·食货志》:“收穫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於当社造仓窖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校,每年收积,勿使损败。”《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冬十月乙亥, 辽 詔诸道置义仓,每岁秋社,民随所穫出粟庤仓,社司籍其目,岁俭,发以賑民。”
- 所司
suǒ sī
1.犹职责。 2.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 通司
tōng sī
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称译员或译员兼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