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掾史
yuàn shǐ
官名。
- 修史
xiū shǐ
编纂史书。
- 史例
shǐ lì
1.史书的体例。《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 唐 孔颖达 疏:“ 丘明 采合旧语以发明史例。”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 邓 孙 已下,遂躡其踪,史例中兴,於斯为盛。”《明通鉴·义例》:“年经月纬,此史例之大纲。” 2.历史的事例。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先引对方的党义,次引外国的法律,终引东西史例,以见凡压迫自由者,往往臻于灭亡:是一番替对方设想的警告。”
- 史佐
shǐ zuǒ
著作佐郎的别称。
- 痛史
tòng shǐ
惨痛的历史。
- 史宬
shǐ chéng
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始建于 明嘉靖 年间。 清 顾炎武 《答汤荆岘书》:“今史宬所存,及士大夫家讳实録之名,而改为《圣政记》者,皆三修之本也。” 清 冯桂芬 《祭蒲城相国文》:“载在史宬,铭之竹帛。”详“ 皇史宬 ”。
- 历史规律
lì shǐ guī lǜ
即历史法则,即相信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像自然界那样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轨迹。
- 南史
nán shǐ
1.春秋 时 齐国 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 崔杼 弑其君。’ 崔子 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后汉书·臧洪传》:“昔 晏婴 不降志於白刃, 南史 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南齐书·崔祖思传》:“世无 董狐 ,书法必隐;时闕 南史 ,直笔未闻。”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 南史 与 董狐 ,百喙同一声。”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 常山 舌在心犹壮, 南史 书存手自持。” 2.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 历史意义
lì shǐ yì yì
暂无解释
- 丽史
lì shǐ
辉映于史册。
- 腐史
fǔ shǐ
指《史记》。
- 轶史
yì shǐ
正史以外的历史记载。清 余怀 《板桥杂记·珠市名妓附见》:“故附书于卷尾,以备 金陵 軼史云。” 蔡寅 《题琉球竹枝词》:“凄咽琵琶 天宝 后,几多軼史被君收。”参见“ 逸史 ”。
- 卒史
zú shǐ
官名。
- 公史
gōng shǐ
诸侯掌典礼之官。
- 佚史
yì shǐ
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 仙史
xiān shǐ
记述神仙事迹的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