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班县丞
sān bān xiàn chéng
清 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听説此刻单是一个三班县丞,捐起来,最便宜也要三百多两呢。”
- 县衡
xiàn héng
1.天平。 2.势均力敌;抗衡。 3.公布法度。
- 县考
xiàn kǎo
即县试。
- 赤县
chì xiàn
1.“ 赤县神州 ”的省称。 南朝 梁 沉约 《答陶华阳》:“故 邹子 以为赤县,於宇内止是九州中之一耳。” 唐 杨巨源 《寄昭应王丞》诗:“瑞靄朝朝犹望幸,天教赤县有诗人。” 清 朱彝尊 《岳忠武王墓》诗:“赤县期全復, 黄河 渡几湾。”参见“ 赤县神州 ”。 2.唐 、 宋 、 元 各代京都所治的县。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王琦 注:“《通典》: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 宋 陆游 《仁和县重修先圣庙记》:“学校之设,方自两赤县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两赤县市镇》:“ 杭州 有县者九,独 钱塘 、 仁和 附郭名曰赤县。”
- 僻县
pì xiàn
偏僻边远的县。
- 候官县
hòu guān xiàn
汉武帝平闽越,在今福州设置东部候官驻兵看守,俗称冶县。
- 九县
jiǔ xiàn
九州。
- 下县
xià xiàn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汉书·项籍传》:“﹝ 项梁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颜师古 注:“四面诸县也。非郡所都,故谓之下也。”《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通典·职官十五》:“ 北齐 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县凡九等。”《通典·职官十五》:“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城外曰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其餘则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
- 巴县档案
bā xiàn dàng àn
中国清代四川巴县官府、中华民国时期巴县公署以及民国前期四川东川道积累移存的档案。
- 县帅
xiàn shuài
县令、县长,主一县之政者。
- 寰县
huán xiàn
宇内,天下。
- 弛县
chí xiàn
亦作“ 弛悬 ”。 收藏钟磬等悬挂的乐器。谓罢乐。
- 京县
jīng xiàn
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 县主
xiàn zhǔ
1.皇族女子的封号。 2.县令。
- 邱县烧麦
qiū xiàn shāo mài
烧麦又称烧卖、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
- 县域策划
xiàn yù cè huà
县域经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