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
duān wǔ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 中午
zhōng wǔ
太阳在子午线上方时;白天十二点时,亦称正午
- 上午
shàng wǔ
指半夜十二点以后至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也指清晨至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到上午同喫了饭,又拿出书来看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这回偏又寻不出房舱,坐在散舱里面……幸得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早就到了 上海 了。”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第二天上午我们游览了风景如画的 宫岛 ,在旧日的市街上悠闲地散步。”
- 夜午
yè wǔ
犹午夜。
- 正午
zhèng wǔ
中午十二点
- 子午
zǐ wǔ
1.指南北。 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3.见“子午谷”。
- 饷午
xiǎng wǔ
1.吃午饭。 2.中午。餉,用同“晌”。
- 头午
tóu wǔ
指上午九时左右一段时间。
- 向午
xiàng wǔ
[almost noon] 将近中午到了向午时候,方才回来一同吃饭。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甲午
jiǎ wǔ
甲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1个。
- 重午
chóng wǔ
旧时称端午。也作重五
- 旁午
bàng wǔ
1.亦作“旁迕”。交错;纷繁。 2.四面八方;到处。 3.将近中午。
- 破午
pò wǔ
中午。
- 倦午
juàn wǔ
午间困倦休息。
- 停午
tíng wǔ
正午;中午。
- 转午
zhuǎn wǔ
接近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