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剥琢
bāo zhuó
见“ 剥啄 ”。
- 徵剥
zhǐ bāo
征收剥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比年旱歉,先圣忧人,特詔逋科悉皆蠲免。而 实 敢肆诬罔,復令徵剥。”
- 剥泐
bāo lè
谓石料剥蚀断裂。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二础云麾碑》:“更数百年,原石且剥泐不可辨。”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守海盐县主簿王顼妻墓志铭》:“土人垦地,得石刻一方,字画不工,而毫无剥泐。”
- 剥丧
bāo sàng
1.伤亡;丧乱。 2.衰败。
- 贬剥
biǎn bāo
1.贬斥批驳。 剥,通“驳”。 2.贬官削职。
- 解剥
jiě bāo
犹剖析。
- 剥剥
bāo bāo
象声词。
- 勀剥
kè bāo
苛刻。勀,同“ 克 ”。
- 剥制
bāo zhì
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我看这些美术家的作品,不是剥制的鹿,便是畸形的美人,的确不甚高明。”此谓剥取鹿皮制成的标本。《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要求农业社应该调配和组织必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的采摘、剥制和初步加工。”
- 刳剥
kū bāo
1.谓剖腹割皮。 2.指杀戮。
- 椎肤剥体
chuí fū bō tǐ
形容残酷搜刮。同“椎肤剥髓”。
- 剥体诗
bō tǐ shī
诗文最忌讳模式化和套用他人的词句,但也有例外。
- 伤剥
shāng bāo
1.十分悲痛。 2.严重损伤。
- 剥床以肤
bō chuáng yǐ fū
用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乾剥剥
qián bāo bāo
干脆,毫无遮饰。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这两个开仓的官,清耿耿不受民财,乾剥剥则要生钞。”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今年轮着我家掌管主司考卷,我清耿耿不受民钱,乾剥剥只要生钞。”
- 剥乱
bāo luàn
扰乱;离乱。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今王室乱, 单旗 、 刘狄 剥乱天下,壹行不若。” 晋 潘岳 《西征赋》:“愍 汉 氏之剥乱,朝流亡以离析。”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