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剥
tuō bāo
1.剥去;脱掉。宋 王令 《梦蝗》诗:“雍雍材能官,雅雅仁义儒,脱剥虎豹皮,假借 尧 舜 趋。”《水浒传》第四十回:“当时 阮 家三弟兄都脱剥了衣服,各人插把尖刀,便钻入水里去。”《天雨花》第二回:“谁知他奶奶十分利害,知了此事,登时把媳妇脱剥衣裳,吊在树上打了一百皮鞭。” 2.同“ 脱膊 ”。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你二年无对手也,则有今年。若是再无对手呵,这银碗花红表里段匹,就都赏你。香客还未全哩,等香客来全了时,脱剥下来搦三遭。”
- 剥毁
bāo huǐ
犹损坏。
- 劓剥
yì bāo
犹劓割。
- 偪剥
bī bāo
象声词。
- 吞剥
tūn bō
侵占剥削
- 剥敛
bāo liǎn
搜刮征敛。
- 剥脱
bāo tuō
1.刮削。 2.脱去。
- 抽剥
chōu bāo
谓剥削。
- 剽剥
piāo bāo
1.攻击;批驳。 2.击杀。 3.削除。 4.抄袭窃取。
- 屯剥
tún bāo
《易》《屯》卦和《剥》卦的并称。意谓困厄衰败。《梁书·敬帝纪论》:“ 高祖 之遇斯屯剥,不得其死。”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与子昔暌离,嗟余苦屯剥。”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志怪》:“君成名在一年之外,今欲求之亦非难,但於本禄耗半,且多屯剥。”
- 剥床及肤
bō chuáng jí fū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跌剥
diē bāo
挫折。
- 剥烂
bāo làn
剥蚀毁坏。
- 剥壳
bāo ké
剥去或除去外壳或外皮的行为或过程
- 剥极必复
bō jí bì fù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 洗剥
xǐ bāo
1.洗净剥除。 2.冲刷剥蚀。 3.谓脱去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