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削
kè xuē
1.刻削,裁剪。 2.克扣。
- 削刻
xuē kè
1.苛刻。 2.指对诗文过分修饰。
- 别削
bié xuē
谓另行修书。 削,指简札。
- 分削
fēn xuē
谓分封土地或削减封地。 《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兴已来,至于 太初 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
- 削劖
xuē chán
刻削雕凿。
- 刀削
dāo xiāo
见“ 刀鞘 ”。
- 镵削
chán xuē
深刻峭拔。
- 劖削
chán xuē
谓陡峭如削。
- 削度
xiāo dù
削度即树干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程度。
- 瑑削
zhuàn xuē
犹雕刻。引申为精心推敲文字。
- 刨削
páo xuē
在刨床上用刨刀加工工件的方法。
- 削鐻
xuē jù
《庄子·达生》:“ 梓庆 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成玄英 疏:“鐻者,乐器,似夹钟。亦言鐻似虎形,刻木为之。”后用为神志专注的典实。
- 砭削
biān xuē
降低;减弱;萎缩。
- 笔削褒贬
bǐ xuē bāo biǎn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 陡削
dǒu xiāo
山势等陡峭,像用刀削过一样
- 刊削
kān xuē
削除。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未见好德,愚窃惑焉。即命刊削,投杖不暇。”《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其 废帝 时昏制谬封,并皆刊削。” 章炳麟 《与邓实书》:“谓宜刊削鄙文,无令猥厕大衍之数,虚一不用,亦何伤於蓍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