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制
jǐn zhì
裁制锦衣。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 子皮 欲使宠臣 尹何 为家邑之宰, 子产 以为 尹何 年少,不堪此任。喻之曰:“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后因以“锦製”比喻学为政。 南朝 梁 刘潜 《为江侍中荐士表》:“前摄县 沮 漳 ,无伤锦製;巡行 淮 海,不忝绣衣。”
- 造制
zào zhì
建造,制作。
- 恒制
héng zhì
长久不变的准则。
- 制置
zhì zhì
1.规划;处理。 2.制置使的简称。
- 制院
zhì yuàn
皇帝特命囚禁审讯犯人的处所。宋 洪迈 《夷坚甲志·猪精》:“明年冬,寺中作制院鞫 岳飞 。”
- 玮制
wěi zhì
指华美的诗文作品。
- 丧制
sàng zhì
1.治丧的礼制。 2.特指按礼制规定的居丧期限。
- 拟制
nǐ zhì
1.比拟其规模制度。《宋书·江夏王义恭传》:“修治馆宇,拟制 东城 。” 2.草拟制订。如:下年度计划正在着手拟制。
- 遣制
qiǎn zhì
袪逐制服。
- 制抚
zhì fǔ
治理安抚。
- 制授
zhì shòu
唐 宋 时皇帝任命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职称为“制授”。
- 装制
zhuāng zhì
装配制造。
- 制勅
zhì chì
见“ 制敕 ”。
- 岁制
suì zhì
1.谓制棺。《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孔颖达 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岁制,谓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 2.称年及六十为岁制。 明 李东阳 《味泉钱处士墓表》:“处士年及岁制,乃自治寿藏於 艮山 之原。”
- 宽制
kuān zhì
放宽法制。
- 杖制
zhàng zhì
对刑杖大小、长短的规定。 历代形制不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宋史·刑法志一》:“常行官杖如 周 显德 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杖制》:“旧制杖皆削节目,常行杖大头二分七釐,小头一分七釐,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皆长三尺五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