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断
xíng duàn
断案。
- 诛刑
zhū xíng
杀戮。
- 国刑
guó xíng
1.城中施行的刑罚。 2.国家的刑律。
- 外刑
wài xíng
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
- 虐刑
nüè xíng
残酷的刑罚。 《晏子春秋·问下十》:“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於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
- 刑鼎
xíng dǐng
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左传·昭公六年》“三月, 郑 人铸刑书” 晋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 唐 沉亚之 《省试策三道》:“ 郑 产 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
- 刑警
xíng jǐng
刑事警察的简称
- 判刑
pàn xíng
司法部门依据法律给罪犯以刑事处分
- 减刑
jiǎn xíng
依法减轻原判的刑罚
- 内刑
nèi xíng
1.施于内心的刑罚。 2.内心效法。
- 果刑信赏
guǒ xíng xìn shǎng
指赏罚严明。
- 刑例
xíng lì
惩罚罪犯的法规条例。
- 刑余
xíng yú
1.受过肉刑;判过刑。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刑餘之人,何事乃敢乞饮长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 欲将 孙臏 , 臏 辞谢曰:‘刑餘之人不可。’”《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 朱勔 父子,本刑餘小人。”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李白是经历了长流 夜郎 的刑馀之人。” 2.指受过肉刑的人。《逸周书·大明武》:“六刑餘。” 孔晁 注:“刑餘,赦徒。” 3.指阉人。即受过宫刑的人。《韩非子·亡徵》:“女子用国,刑餘用事者,可亡也。”《魏书·抱老寿传》:“丐乞刑餘之家,覆养阉人之室。” 4.南朝 宋 颜延之 骂和尚 慧琳 为刑馀。古代有髡刑,而和尚必须剃光头,故称为“刑餘”。《宋书·颜延之传》:“时沙门释 慧琳 ,以才学为 太祖 所赏爱,每召见,常升独榻。 延之 甚疾焉,因醉白上曰:‘……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餘居之。’”
- 古代刑法
gǔ dài xíng fǎ
刑法,是伴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用以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
- 从刑
cóng xíng
附加刑。
- 刑人
xíng rén
1.加刑于人。 《礼记·王制》:“刑人於市,与众弃之。”《旧唐书·刑法志》:“自今已后,令与尚食相知,刑人日勿进酒肉。” 宋 王键 《刑书释名》:“刑人於车,弃之於市。”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刑人不用荆条。” 2.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刑人充服劳役的奴隶。《周礼·地官·司市》:“国君过市,则刑人赦。”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春秋 罪人无名号,谓之云盗,所以贱刑人而絶之人伦也。” 3.特指宦官。《新唐书·刘蕡传》:“书其名,讥疏远贤士,昵刑人,有不君之道。” 明 刘若愚 《见闻琐事杂记》:“凡内臣姓 朱 者,皆改姓 诸 。礼,公族无刑人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