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凄锵
qī qiāng
1.象声词。 多形容有节奏的声响。 2.象声词。多形容有节奏的声响。
- 凄丽
qī lì
1.犹凄艳。 2.凄婉清丽。
- 凄然泪下
qī rán lèi xià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 風雨凄凄
fēng yǔ qī qī
风雨交加,凄凉清冷。《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歌臺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蝶怨蛩凄
dié yuàn qióng qī
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 清 孙麟趾 《金缕曲·定盦将归托寄家书赋此送别》词:“蝶怨蛩淒書不盡,只封將淚點教君寄。”
- 凄凉犯
qī liáng fàn
亦作“ 凄凉调 ”。词牌名。又名《瑞鹤仙影》。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 凄曼
qī màn
形容声音凄凉而绵长。
- 凄歌
qī gē
悲歌。
- 凄风
qī fēng
1.寒风。《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杜预 注:“凄,寒也。”凄,一本作“ 凄 ”。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明 何景明 《秋思赋》:“浩霖雨之泥途兮,凄风举而飘扬。” 2.西南风。一说,凉风。《吕氏春秋·有始》:“西南曰凄风。”凄,一本作“ 凄 ”。 高诱 注:“一曰凉风。”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凄风夏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 3.寒风。《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杜预 注:“凄,寒也。”《后汉书·寇荣传》:“臣奔走以来,三离寒暑,阴阳易位,当煖反寒,春常凄风,夏降霜雹,又连年大风,折拔树木。” 唐 柳宗元 《笼鹰词》:“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4.西南风。《吕氏春秋·有始》:“西南曰凄风。”
- 凄怨
qī yuàn
1.犹哀怨。 2.哀怨。 3.犹哀怨。
- 凄惶
qī huáng
1.悲伤不安。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两口儿合是成间别,天教受此悽惶苦。”一本作“ 恓惶 ”。 元 曾瑞 《喜春来·秋夜闺思》曲:“悽惶泪湿鸳鸯枕,惨淡香消翡翠衾。”《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母子二人悽惶了一夜,天明算了店钱,起身回 姑苏 而来。” 2.匆遽不安。 唐 元结 《问进士二》:“若不困顿於林野,必悽惶於道路。” 3.悲伤惶恐;凄惨不安。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哎哟天那,我这里便则落的那几点儿凄惶泪。”《黑籍冤魂》第十三回:“家私已弄得罄尽,没了生计……正在凄惶,忽然想着了一个去处。” 4.悲伤惶恐;困苦难堪。《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正凄惶时,忽见 糜芳 面带数箭,踉蹌而来,口言:‘ 赵子龙 反投 曹操 去了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自己身后,正不知倚靠谁人。説着,便不胜凄惶。” 冰心 《两个家庭》:“放学回来刚到门口,三哥也来了,衣襟上缀着一朵白纸花,脸上满含着凄惶的颜色。”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他不管光景过得怎样凄惶,精神上总是象 汤河 岸上的白杨树一般正直,白净。”
- 凄颷
qī biāo
寒冷的狂风。
- 凄序
qī xù
凄凉的节序。 指秋季。
- 凄寒
qī hán
凄凉而寒冷
- 凄惋
qī wǎn
1.哀怨。 《世说新语·贤媛》“ 桓宣武 平蜀” 刘孝标 注引《妒记》:“﹝郡主﹞见 李 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髮,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悽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悽惋,曲终自投河而死。”《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上与 郭淑妃 思公主不已。乐工 李可及 作《叹百年曲》,其声悽惋。”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刘长卿集》,悽惋清切,尽羈人怨士之思。” 2.哀伤。 宋 陈恕可 《齐天乐·馀闲书院拟赋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惟觉凄惋太甚耳。” 3.哀伤。《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政 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又勉强劝了 贾母 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復去,甚觉凄惋。” 柳青 《狠透铁》一:“他说得那样凄惋、伤心,弄得大伙哭笑不得。”
- 凄黯
qī àn
1.凄惨暗淡。 2.凄凉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