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忝列衣冠
tiǎn liè yī guān
名列士绅的行列之中而感到惭愧
- 妃冠服制
fēi guān fú zhì
妃冠。
- 弹冠振衣
tán guān zhèn yī
整洁衣冠。 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 鹊尾冠
què wěi guān
汉高祖 所制的竹皮冠。亦称“ 刘氏冠 ”。
- 委貌冠
wěi mào guān
亦称玄冠、元冠。
- 惠文冠
huì wén guān
冠名。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故称。 汉 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治狱法冠也。’ 孟康 曰:‘今侍中所著也。’ 服虔 曰:‘武冠也,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故曰惠文。’ 晋灼 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 孟 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王先谦 集解:“ 赵惠文王 , 武灵王 子也。其初制必甚麤简,金玉之饰,当即 惠文 后来所增,故冠因之而名。” 清 方文 《赠黄穆生》诗:“圣朝用人破资格,安知不冠惠文冠。”一说此冠在 惠文王 父 武灵王 效胡服时已有。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 鸃鵕冠
yì jùn guān
即鸃冠。
- 獭皮冠
tǎ pí guān
用獭皮制成的帽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有邑君长,皆赐印綬,冠用獭皮。”《梁书·陈伯之传》:“﹝ 陈伯之 ﹞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
- 冠簪
guān zān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 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2.比喻仕宦。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 卓冠
zhuó guān
1.超越。 2.高超卓绝。
- 笼冠
lóng guān
古代武官所戴的帽。
- 摽冠
biāo guān
第一,最好的。
- 巾冠
jīn guān
1.巾和冠,古代成人所服。亦指戴巾冠。《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宋 苏轼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诗:“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餘齿颊带茶香。” 2.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长大成人。《南齐书·王俭传》:“盛年已老,孙孺巾冠;人物俱迁,逝者将半。”
- 振冠
zhèn guān
振缨。 谓隐居。
- 金冠
jīn guān
饰金的冠;礼冠。
- 素冠
sù guān
1.白色的帽子。古代遭凶丧事时所戴。《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 2.《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 毛 传:“庶,幸也;素冠,练冠也。”又《〈素冠〉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 毛 传:“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后因以“素冠”为对不能克尽孝道者的讥刺语。《晋书·顾和传》:“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於万分,祇足以示轻忘孝道,貽素冠之议耳。”《北史·孝行传序》:“斯乃诗人所以思素冠, 孔 门有以责衣锦也。” 宋 王禹偁 《记孝》:“古者大臣有丧,三年不呼其门。故 閔子 腰絰从公,《春秋》谓君使之非也,《素冠》之诗,疾之已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