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象
diǎn xiàng
指典章。
- 颀典
qí diǎn
坚韧貌。
- 典切
diǎn qiē
典雅贴切。
- 典术
diǎn shù
1.谓经典之学。 2.官名。
- 权典
quán diǎn
法律。
- 典言
diǎn yán
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 外典
wài diǎn
佛教徒指佛经以外的典籍
- 平典
píng diǎn
1.公平的律令。《后汉书·陈忠传》:“臣 忠 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典。”《隋书·刑法志序》:“岁布平典,年垂简宪。”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臣守平典,庶无寃滥,虽死不恨也。” 2.平板质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 孙绰 、 许询 、 桓 、 庾 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 建安 风力尽矣。” 3.和平典雅。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文》:“其文皆宗 康 李 ,然能更造平典,虽曰大輅始於椎轮,层冰由於积水,亦由其禀气和粹,正得其平耳。” 章炳麟 《论式》:“ 简文 变古,志在桑中, 徐 庾 承其流化,平典之风,於兹沫矣。”
- 令典
lìng diǎn
1.好的典章法度。《左传·宣公十二年》:“ 蔿敖 为宰,择 楚国 之令典。” 杨伯峻 注:“令典谓礼法政令之善者。”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择皇 齐 之令典,致声化於雍熙。” 2.泛指宪章法令。《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於令典。” 唐 刘禹锡 《汴州刺史厅壁记》:“凡曲防苛禁不情乖体者,悉剗之,一出乎令典。” 清 载泽 等《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摺》:“宜取各国地方自治制度,择其尤便者,酌订专书,著为令典,尅日颁发,各省督抚,分别照行,限期蕆事。” 3.指美好的典礼、仪式。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 4.指垂范后世的典籍。 汉 荀悦 《<汉纪>序》:“昔 晋 之《乘》、 楚 之《檮杌》、 鲁 之《春秋》、 虞 夏 商 周 之书,其揆一也,皆古之令典,立之则成其法,弃之则坠於地。”
- 典子
diǎn zǐ
旧时贫困之家有时被迫将妻子典押给别人,在被典押期间所生的子女,归典押人所有,称为“典子”。许杰 《吉顺》上:“ 陈哲生 是全县中的一个富绅,可惜没有半个儿子……近年以来,他又在各处张罗着‘典子’了。”
- 典度
diǎn dù
典章制度。
- 典坐
diǎn zuò
见“ 典座 ”。
- 百典
bǎi diǎn
各种典籍。
- 吉典
jí diǎn
吉礼之仪典。
- 典成
diǎn chéng
亦作“ 典城 ”。 主掌诉讼案件。
- 通典
tōng diǎn
1.共同的法则。 2.论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专著,常以“通典”为名。如《通典》、《续通典》、《清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