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兵
zhèng bīng
1.指摆开阵势正面作战的军队。 对“奇兵”而言。 2.正规部队;主力部队。 3.清代新军一等兵。
- 遗兵
yí bīng
1.谓留下军队。 2.指残兵。
- 兵木
bīng mù
谓武器不锐利。
- 圣兵
shèng bīng
太平天囯 称自己的战士为“圣兵”,与妖兵相对。妖兵,指 清 军。
- 违兵
wéi bīng
放下武器。 《左传·成公十七年》:“昔吾畜于 赵氏 , 孟姬 之谗,吾能违兵。” 杜预 注:“畜,养也。违,去也。 韩厥 少为 赵盾 所待养,及 孟姬 之乱, 晋 将讨 赵氏 ,而 厥 去其兵,示不与党。”
- 兵战
bīng zhàn
犹战争;作战。
- 讲兵
jiǎng bīng
讲武练兵。
- 兵祸
bīng huò
战争造成的灾祸
- 饰兵
shì bīng
1.陈列武器仪仗。 2.精美的武器。
- 陵兵
líng bīng
被压制的军队。
- 避兵
bì bīng
1.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 ,留别 杭州 诸友。” 2.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 冗兵
rǒng bīng
表面意思兵过多,隐藏之意是兵员质量差。
- 靖兵
jìng bīng
息兵,休战。《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靖兵,好以为事。” 杜预 注:“靖,息也。”
- 兵难
bīng nán
战事;战乱。
- 顿兵
dùn bīng
1.驻屯军队。《后汉书·耿弇传》:“若先攻 西安 ,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惟 老官屯 有贼垒,为前岁 额尔登额 顿兵处。”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五个月的战争,使 德 军既没有打进 高加索 油田,也没有打下 斯大林格勒 ,迫使 希特勒 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 2.停战,按兵不动。 三国 蜀 诸葛亮 《绝盟好议》:“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周书·贺拔胜传》:“大王帝室藩维,与国休戚,受任征讨,理宜唯敌是求,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明 刘基 《浙东处州分府元帅石末公德政记》:“女辈虽非与盗通,然顿兵玩寇,以致蔓延,不为无罪。” 3.损坏兵器。谓打仗而有损失。顿,通“ 钝 ”。《左传·昭公十五年》:“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 杨伯峻 注:“ 襄 四年《传》:‘甲兵不顿。’ 孔 疏:‘顿谓挫伤折坏。’此同。兵指兵器。” 汉 王充 《论衡·福虚》:“使 宋 楚 之君合战顿兵,流血僵尸,战夫禽获。”《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宋 张预 注:“以完全立胜於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兵强之利。”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制胜》:“太守 张文锦 ,与守备 杨鋭 等合谋,令军士鼓譟,登城大駡,激怒逆 濠 ,使顿兵挫鋭于坚城之下。”
- 挫兵
cuò bīng
军事上失败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