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油子
bīng yóu zi
在旧军队中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张天翼 《仇恨》:“他们从前也是老百姓,也恨着兵油子。” 沙汀 《还乡记》三:“而这个也正是一般兵油子的可怜收场。”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一章:“快要过阴历年了。有少数兵油子造谣生事,说 滇 桂 军提前发双饷, 湘 军苦,没有干头。”
- 郄兵
xì bīng
退兵,撤走军队。
- 治兵
zhì bīng
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 孙诒让 正义:“中秋教治兵者,秋习兵之法也。”《三国志·魏志·辛毗传》:“窃闻 诸葛亮 讲武治兵,而 孙权 市马 辽东 ,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官人久于其职》:“古之治兵者,必治赋;古之治民者,必筹兵。” 郭沫若 《集外·蒐苗的检阅》:“例如我们 中国 的 周 代,在一年四季里也都是有军事上的操练的,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着拔舍,秋天的叫着治兵,冬天的叫着大阅。” 2.出兵作战。《国语·晋语四》:“ 晋 楚 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韦昭 注:“治兵,谓征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春秋 宣公 十五年, 秦桓公 伐 晋 , 晋侯 治兵于 稷 ,以略 狄 土是也。”
- 兵额
bīng é
士兵的数额。
- 释兵
shì bīng
1.解除军事行动。 2.放下武器。
- 衙兵
yá bīng
1.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
- 兵毁
bīng huǐ
犹战火。
- 匪兵
fěi bīng
指为非作歹、危害人民的兵士。
- 探兵
tàn bīng
军中的侦察兵。
- 按兵
àn bīng
止兵;屯兵。
- 兵匪
bīng fěi
旧指为非作歹的军队和匪贼,或象匪贼一样的军队。
- 祠兵
cí bīng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 何休 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於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饗士卒。” 王闿运 《丁文诚诔》:“曾选士於 衡 湘 ,截 粤 餉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 泰山 都尉 孔宙 碑”:“第六行‘□□祠兵,遗畔未宁’,祠兵,即治兵也。《左氏春秋·庄八年》甲午,治兵,《公羊》作‘祠兵’, 宙 传《严氏春秋》,故书此碑者,亦从《公羊》作‘祠兵’也。”
- 兵卫
bīng wèi
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 守兵
shǒu bīng
负责守备的军队或士兵
- 抚兵
fǔ bīng
1.执持兵器。 2.安抚士卒。
- 兵销革偃
bīng xiāo gé yǎn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 指太平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