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徒
gōng tú
1.诸侯的步兵。 《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高亨 注:“徒,步兵。每辆兵车随有徒兵约三十人,兵车千辆有徒兵三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 孟氏 使登西北隅,以望 季氏 。见 叔孙氏 之旌,以告。 孟氏 执 郈昭伯 ,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 2.指乡勇。 陈璞 《三元里忆辛丑乡勇杀虏事》诗:“异类人心愤,乡愚胆战麤。国殤今共礼,贝胄愧公徒。” 3.指刑罚。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难容。”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二折:“便教臣身居冢宰为阿保,这一遍公徒也不小。”
- 公族
gōng zú
1.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 毛 传:“公族,公属。” 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 章炳麟 《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 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 2.指公族大夫。《左传·宣公二年》:“自是 晋 无公族。” 杜预 注:“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 公验
gōng yàn
官府开具的证件。《隋书·高祖纪下》:“庚寅,勑舍客无公验者,坐及刺史、县令。”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见在桑产如无近亲承佃,委本道观察使於官健中取无庄田有人丁者,据多少给付,便与公验,任充永业。”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 宣宗 时,中书门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乃知本朝僧尼出游给公验,自 唐 已然矣。”《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并依在先旧行关防体例填付舶商。大船请公验,柴水小船请公凭。”
- 院公
yuàn gōng
1.院主。 2.旧时小说戏曲中对仆人的敬称。
- 莱公
lái gōng
指 宋 代 寇準 。 因 寇準 封 莱国公 ,故称。
- 公诉
gōng sù
一种刑事诉讼方式,由拥有法定检察权的机关代表国家对罪犯向法院提起诉讼,区别于自诉
- 公论
gōng lùn
1.公正或公众的评论 2.公理;定理
- 公仲
gōng zhòng
复姓。
- 从公歌
cóng gōng gē
指《诗·鲁颂·泮水》。因诗中有“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句,故称。诗颂 鲁僖公 之贤,后有以称颂朝廷者。
- 亘公
gèn gōng
即 齐桓公 。亘,同“ 桓 ”。
- 乔公道
qiáo gōng dào
装好意;假作公平。
- 灵仙公主
líng xiān gōng zhǔ
唐代宗李豫女,母不详。
- 主人公
zhǔ rén gōng
文艺作品中的中心人物
- 奉公不阿
fèng gōng bù ē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 公车上书
gōng chē shàng shū
1.汉 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 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2.指 清 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 清 光绪 二一年)4月, 清 政府在 中 日 甲午战争中失败,派 李鸿章 赴 日 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 康有为 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当时正在 北京 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 康有为 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馀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
- 办公室自动化
bàn gōng shì zì dòng hu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