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头儿
xiàn tóu er
线的一段;很短的一段线。
- 耍孩儿
shuǎ hái ér
1.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 2.地方戏曲剧种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调。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一带。
- 小猴儿
xiǎo hóu ér
犹言小猴子。
- 屠沽儿
tú gū ér
亦作“ 屠酤儿 ”。以屠牲沽酒为业者。亦用为对出身微贱者的蔑称。《后汉书·祢衡传》:“是时 许都 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 衡 曰:‘盍从 陈长文 、 司马伯达 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皇恩溢九垠,不记屠沽儿。”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今世不论年谊有无,通謁概称年家,即屠酤儿亦然。”
- 柿膏儿
shì gāo ér
柿子制成的糊状食品。
- 誉儿癖
yù ér pǐ
《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吴 虞翻 《书》:“虽虾不生鲤子,此子似人,欲为求妇,不知所向,君为访之,勿怪老痴誉此儿也。 ”后因以“誉儿癖”指喜欢称赞儿女的癖好。
- 喜虫儿
xǐ chóng ér
1.报喜信的人。 2.指称媒人。
- 草刺儿
cǎo cì ér
比喻很细小的东西。 如:一根草刺儿也休想拿去。
- 答岔儿
dá chà ér
1.亦作“ 答碴 ”。接着别人的话说,搭腔。《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姑娘这纔晓得自己説得是梦话;听得他在那里答岔儿。”岔,一本作“ 碴 ”。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刘四爷 没答碴儿,想了想:‘话匣子呢?唱唱!’” 韦君宜 《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们都没有答碴,可是不约而同也都往墙上看。”《收穫》1981年第6期:“谁也没有答碴,他走到 韩有福 的床前。” 2.理睬。 老舍 《骆驼祥子》二:“车口上的几辆车没有人答碴儿,大家有的看着那辆车淡而不厌的微笑,有的叼着小烟袋坐着,连头也不抬。”
- 独门儿
dú mén ér
一人或一家独有的某种技能或秘诀
- 牧羊儿
mù yáng ér
1.借称世外之人。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 黄初平 十五岁时牧羊山中,有道士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问之。道士说:“ 金华山 中有一牧羊儿,姓 黄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问他羊何在,他说近在山东。哥哥去看时,只看到白石头, 初平 叫一声:“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宋 杨万里 《饮酒》诗:“我本非搢绅, 金华 牧羊儿。” 2.指见识浅陋的人。《新五代史·唐太祖刘太妃传》:“ 晋 兵屡败, 太祖 忧窘,不知所为。大将 李存信 等劝 太祖 亡入北边,以图再举。 太祖 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 存信 也。’夫人駡曰:‘ 存信 , 代北 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 3.指 秦 末 项梁 所立之 楚怀王 孙 心 。因时在民间牧羊,故称。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 圣小儿
shèng xiǎo ér
犹神童。 《魏书·祖莹传》:“ 莹 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戚呼为圣小儿。”
- 鲍老儿
bào lǎo ér
1.曲牌名。 属北曲中吕调,多用在套曲内。 2.舞名。
- 透灵儿
tòu líng ér
喻性极精明、伶俐乖巧之人。《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原来 何千户 娘子还年小哩,今年纔十八岁,生的灯人儿也似,一表人物,好标致,知今博古,透灵儿还强十分。”
- 那溜儿
nà liù ér
那一带;那一边
- 六枝儿
liù zhī ér
见“ 六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