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僭肆
jiàn sì
越礼放纵。
- 逾僭
yú jiàn
亦作“踰僭”。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物品。《后汉书·马援传》:“八年,因兄子 豫 怨谤事,有司奏 防 光 兄弟奢侈踰僭,浊乱圣化,悉免就国。”《通典·食货一》:“自 秦孝公 用 商鞅 计,乃隳经界,立阡陌,虽获一时之利,而兼併踰僭兴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周礼屦人》:“古者妇人屨与男子同。自后妃以至命妇,制度质采,咸有等差,不得踰僭。”
- 僭虐
jiàn nüè
超越法度,暴虐不仁。
- 僭言
jiàn yán
越分妄言。亦用为谦词。
- 僭居
jiàn jū
1.越分处在某个地位。有时用为谦词。 2.非法占据。
- 僭君
jiàn jūn
1.越礼之君。 2.指与正统王朝对立自立为帝为王者。
- 僭僞
jiàn wěi
1.指越礼不轨之事。 《后汉书·孔融传》:“是时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丘诗》:“独是 张士诚 有 浙右 时,羣彦多受其宫, 青邱 独屏居 吴淞江 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 白寿彝 《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 假僭
jiǎ jiàn
超越身分擅立名号。
- 僭侈
jiàn chǐ
犹僭奢。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故民饶则僭侈,富则骄奢,坐而委蛇,起而为非,未见其仁也。”《南史·荀伯玉传》:“时 武帝 在东宫,自以年长,与 高帝 同创大业,朝事大小悉皆专断,多违制度,左右 张景真 偏见任遇,又多僭侈。”《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太弟 颖 僭侈日甚,嬖倖用事,大失众望。”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其富也,僭侈逾度,国家听之;其贫也,转乎沟洫,国家亦听之。”
- 优僭
yōu jiàn
超越本分。
- 上僭
shàng jiàn
谓越位踰制,冒用高于自己身份的名义、礼仪或器物等。
- 僭上
jiàn shàng
谓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汉书·食货志上》:“宗室有土,公郷大夫以下争於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 穰侯 之富, 安昌 之泰,则有僭上洿浊之累。”《清史稿·爱新觉罗硕託传》:“四年,坐僭上越分,降辅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