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道斋僧
fèng dào zhāi sēng
奉道:信奉道教,泛指佛道;斋僧:施舍僧人饭食。 信仰道教行善事。
- 梵宇僧楼
fàn yǔ sēng lóu
一座庙宇,梵指佛教,就是指各种佛教的僧楼,梵,僧都是佛教里的称谓,宇,楼是相同的意思。
- 僧夏
sēng xià
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 唐 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 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世寿七十七,僧夏四十四。” 2.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兹山缘未了,僧夏容宿留;终当丐餘年,奇探尽云岫。”
- 僧迦梨
sēng jiā lí
见“ 僧伽梨 ”。
- 尼僧
ní sēng
尼姑。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 孝武帝 不亲万机,但与 道子 酣歌为务,姏姆尼僧,尤为亲暱,并窃弄其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张善 在前, 王爵 在后,走入菴裡,只见一个尼僧在裡面踱将出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偶适 歷下 ,见一少年尼僧,弄艺於场,观者填溢。”
- 僧正
sēng zhèng
僧官名。 十六国 后秦 始立,统管 秦 地僧尼。 南朝 历代亦设。 唐 以后于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慧基》:“ 基 既德被 三吴 ,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南齐书·倖臣传·杨法持》:“ 宋 世道人 杨法持 ,与 太祖 有旧。 元徽 末,宣传密谋。 昇明 中,以为僧正。”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 元和 元年,众请充当寺上座。明年,官补为本州僧正。”
- 僧行
sēng xíng
1.谓佛门戒行。唐 赵璘 《因话录》卷四:“﹝ 刘彦范 ﹞年八十,犹精强,僧行不亏。” 2.称众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僧行,有谁随俺?但请无虑,不管分毫失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僧 德明 游山,忽得奇菌,归以供众,毒发,僧行死者十餘人。”
- 苦行僧
kǔ xíng sēng
苦修的僧侣。常用以指极力克制欲望、物质生活非常刻苦的人。
- 僧腾客
sēng téng kè
南朝 梁 时为抵御 侯景 攻 台城 而召募的敢死士。
- 僧寺
sēng sì
佛教寺院。
- 行脚头陀僧
xíng jiǎo tóu tuó sēng
即行脚僧。
- 僧籍
sēng jí
指登录僧尼的册籍。
- 僧纳
sēng nà
见“ 僧衲 ”。
- 僧戒
sēng jiè
佛门戒律。
- 野僧
yě sēng
1.山野僧人。 2.为僧人自谦之称。
- 僧统
sēng tǒng
僧官名。始于 北魏 。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僧统》:“ 秦 制 关中 ,立僧正为宗首; 魏 尊北土,改僧统领緇徒。”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僧统》:“﹝ 师贤 ﹞同辈五人, 魏帝 亲为下髮,詔 贤 为僧统。僧统之官自 师贤 始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吴越僧统慧因普光大师塔铭》:“时年十三, 梁 授 法相大师 ,封 安国罗汉寺 主,加 两浙 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