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言
jiè yán
犹借口,假托的理由。
- 借道
jiè dào
1.征得别国同意后从其境内通过。 《穀梁传·僖公二年》:“ 晋戏公 欲伐 虢 , 荀息 曰:‘君何不以 屈产 之乘, 垂棘 之璧,而借道乎 虞 也。’”《韩非子·说林上》:“ 魏文侯 借道於 赵 而攻 中山 。” 2.指盗贼买通兵弁得以自由通过其防地。《福惠全书·刑名·贼盗上》:“夫响马躧著何处可以下手,多有预先买通驻防兵弁,谓之借道。”
- 借意
jiè yì
借同音的字表示双关的意义。旧题 宋 苏轼 《东坡问答录·佛印讥谑》:“ 东坡 戏之曰:‘ 佛印 水边寻蚌喫。’ 佛印 应声答云:‘ 子瞻 船上带家来。’‘蚌’与‘家’二字借意也。”按:“寻蚌吃”意谓“寻棒吃”,“带家来”意谓“带枷来”。
- 借对
jiè duì
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孟浩然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 羊 ”,借以与“鸡”相对。又如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 红 ”,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又如 唐 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绹见招》诗:“ 汉 苑风烟催客梦,云臺洞穴接郊扉。”诗中“汉”为朝代名,但“汉”又有星汉之义,此即借以与“云”相对。
- 借如
jiè rú
1.假设连词。 假如,如果。 2.即如,例如。
- 借约
jiè yuē
借据。
- 借字
jiè zì
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
- 息借
xī jiè
出利息借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度支部大臣载泽等奏折》:“为军需紧急,供给不敷,息借洋款,以资要用。”
- 借刀
jiè dāo
即借刀杀人。
- 借机
jiè jī
趁着这个机会。有投机取巧的含义。
- 借赁
jiè lìn
租借。《魏书·肃宗纪》:“﹝ 孝昌 二年冬十有一月﹞丙午,税京师田租,亩五升;借赁公田者,亩一斗。”
- 换借
huàn jiè
借贷。
- 借筯
jiè zhù
见“ 借箸 ”。
- 商借
shāng jiè
商量借用。
- 借名
jiè míng
借用某一名义或名称。
- 借宫
jiè gōng
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 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 涂宗涛 《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