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冒
qīn mào
1.侵害,侵犯。 2.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
- 侵挠
qīn náo
1.亦作“ 侵橈 ”。 侵扰,干扰。《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是时太后 可足浑氏 侵橈国政,太傅 评 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羣下怨愤。”《宋史·太宗纪一》:“冬十月癸亥,詔: 河南 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 明 归有光 《夏淑人六十寿序》:“ 武宗 皇帝之世,佞倖藉权,侵挠朝政。” 2.谓侵夺骚扰。《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初,詔发 蜀 兵赴闕,并优给装钱, 王全斌 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 侵陵
qīn líng
见“ 侵凌 ”。
- 渔侵
yú qīn
掠取,侵夺。
- 霜侵
shuāng qīn
1.谓白发逐渐增多。 2.受霜侵凌。
- 驱侵
qū qīn
1.驱车侵袭。《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教之乘车,射御驱侵。” 孔颖达 疏:“驱车侵伐人也。” 2.驱迫侵扰。 宋 曾巩 《湘寇》诗:“能者张弓入城郭,连邑累镇遭驱侵。”
- 侵黑
qīn hēi
天快黑的时候。唐 李廓 《长安少年行》之三:“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 侵衊
qīn miè
侵害污蔑,诬害。《新唐书·窦参传》:“ 湖南 判官 马彝 发部令贜千万,令之子因权幸诬奏 彝 , 参 往按,直其侵衊。”
- 侵轧
qīn zhá
侵凌排挤,倾轧。
- 侵吞
qīn tūn
1.侵占吞没公物或他人资财 2.并吞;归并
- 侵伐
qīn fá
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左传·桓公十年》:“ 郑 人怒,请师於 齐 , 齐 人以 卫 师助之,故不称侵伐。”《春秋·桓公十年》“ 齐侯 、 卫侯 、 郑伯 来战于 郎 ” 晋 杜预 注:“改‘侵伐’而书‘来战’。” 孔颖达 疏:“然则侵伐者,师旅讨罪之名也。” 宋 苏辙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 周 衰,凡所以教民之具既废,而战攻侵伐之役交横于天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休萌战攻侵伐之谋,共享安净和平之福。”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纪元前四百九十四年, 吴 王 夫差 侵伐 越国 , 越国 大败。”
- 侵争
qīn zhēng
侵犯争夺。
- 临侵
lín qīn
词尾。表示程度。多见于 元 明 戏曲。
- 侵轶
qīn yì
1.亦作“ 侵佚 ”。 侵犯袭击。《左传·隐公九年》:“ 北戎 侵 郑 。 郑伯 御之,患 戎 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軼我也。’” 杜预 注:“軼,突也。”《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復生,乘閒侵佚,害流傍境。”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虽有北 韃 南 倭 之侵軼,兵不致亡也。” 吴晗 《灯下集·阵图和宋辽战争》:“若捍御不及,即有侵轶之患。” 2.谓越权行事。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农劝事时,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軼。” 清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如此则部臣疆吏於其权限内应行之事,无所用其推諉;於其权限外侵軼之事,无所施其阻挠。” 梁启超 《各国宪法异同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鼎立,不相侵軼。”
- 侵抄
qīn chāo
亦作“ 侵钞 ”。 侵害掠夺。
- 侵削
qīn xuē
侵夺;削夺。《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汉书·申屠嘉传》:“二年, 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