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佥赞
qiān zàn
协助。
- 佥同
qiān tóng
一致赞同。
- 佥佐
qiān zuǒ
指按察僉事等佐贰官。
- 佥人
qiān rén
小人。
- 佥事
qiān shì
1.官名。金 置按察司佥事。 元 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皆置僉事。 明 因之,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有僉事。 清 初沿用, 乾隆 时废。《元典章·刑部·枉勘死平民》:“安抚司僉事 朱国楨 枉勘平人 谢二六 身死,虽无招承,其始谋情节,众证明白。”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三》:“ 有明 武职之制……平时有左右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各係以同知、僉事及千户、百户、镇抚之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宪恩深望知鼇戴,僉事威严展狗才。”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级官员。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曾经是教育部的佥事,因为‘区区’,所以还不入鞠躬或顿首之列的。”
- 佥议
qiān yì
1.众人的意见。 多用于群臣百官。 南朝 梁 沉约 《授萧惠休右僕射诏》:“入副朝端,僉议斯在。” 唐 白居易 《中书舍人韦贯之授礼部侍郎制》:“仪曹之选,僉议所归。”《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六年》:“﹝ 宋璟 ﹞又奏:‘大理卿 元行冲 素称才行,初用之时,实允僉议;当事之后,颇非称职,请復以为左散骑常侍。’” 2.共同商议。《宋史·胡銓传》:“ 檜 之遂非愎諫,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谤耳。”《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先是 全斌 受詔,每制置必与诸将僉议,因是虽小事亦各为异同,不能即决。”
- 佥小
qiān xiǎo
小人。
- 佥坐
qiān zuò
同坐在两旁;陪坐。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以刑部主事虑囚 江 北,见巡抚必侍坐,抵家及所过道路,遇之皆然。惟审録旧规,以勑諭事重,且多年深正郎,故有僉坐之説。”《清史稿·礼志十》:“ 顺治 十三年,定直省文武官相见礼,提督见总督,入中门,至仪门下马,升堂三揖。总督正坐,提督僉坐,迎送不出堂檐。”
- 佥谐
qiān xié
1.《书·舜典》记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僉曰”、“汝谐”之语,后遂以“僉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 2.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 佥票
qiān piào
旧时官府签发的催办公事或传人到案的凭证。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又有奸恶之徒……买托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然后设谋兴词,架虚哄准,僉票入手,勾连伙党,如捕盗贼,使被告不知就裡,魂飞胆裂。”
- 佥谋
qiān móu
众人筹画。唐 贾公彦 《<仪礼正义>序》:“僉谋已定,庶可施矣。”《旧唐书·武宗纪》:“虽朕以恩不听,而羣臣以义固争,询自僉谋,谅非获已。”《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三年》:“若弃僉谋,徇私见,而有独御区宇之心,则适以蔽其四达之明,而左右私昵之臣将有乘之以干天下之公议者矣。”
- 佥名
qiān míng
签名。
- 佥壬
qiān rén
小人;奸人。僉,通“ 憸 ”。
- 佥判
qiān pàn
1.即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为 宋 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晏安恭 为 越州 教授, 张子韶 为僉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王安石 ﹞初任 浙江 庆元府 鄞县 知县……转任 扬州 僉判。” 2.指做佥判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下官僉判 凤翔 三年,蒙恩召直史馆。” 3.签名并作判词。 明 袁宏道 《与倪崧山》:“大约手疲於僉判,眼疲於簿领。”
- 佥押
qiān yā
1.在文书上签名画押表示负责。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有合僉押的文书,拏来我僉押。”《西游记》第五四回:“请女王写个手字花押,僉押了交付与我们。”《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 张员外 ,今日卖几文,买几文,人尚欠几文,都僉押了。” 2.指官府处理公务。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除夕,官府封印,不復僉押,至新正三日始开。”
- 佥套
qiān tào
旧时官府中的一种封套,内装送请主管长官签押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