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罪
fú zuì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 伏尸
fú shī
1.见“伏尸”。 2.亦作“伏尸”。谓杀人致死。 3.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4.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 5.伏在尸体上。
- 伏首帖耳
fú shǒu tiē ěr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 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 伏龙凤雏
fú lóng fèng chú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 伏击战
fú jī zhàn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
- 伏诛
fú zhū
被处死刑
- 伏辩
fú biàn
亦作“ 伏辨 ”。表示认罪的书面供词。
- 伏钺
fú yuè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 伏兔
fú tù
1.亦作“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 3.指织机上的部件。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 5.亦作“伏菟”。草药飞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伏伏腊腊
fú fú là là
极其顺服的样子。
- 伏首贴耳
fú shǒu tiē ěr
畏缩恐惧的样子。
- 伏伏帖帖
fú fú tiē tiē
亦作“ 伏伏贴贴 ”。心甘情愿;顺从。 明 冯梦龙 《山歌·咏物》:“结识私情像毡条,伏伏帖帖枕席做相交。”《玉佛缘》第二回:“原来功名心热的人最易着迷,只被 半仙 几句话,便伏伏帖帖的肯出钱。”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一:“必须由小孩自己动手拿一张四条腿的板凳,拉开裤子,伏伏贴贴地爬在凳上,将小屁股露出来,让先生拿着一支两三尺长的竹板子,劈劈啪啪地打一阵。”
- 伏草惟存
fú cǎo wéi cún
大风(台风)吹过郊外,挺霸高达的树被连根拔起,只有伏在一旁的小草却安然无恙,唯有小草存活下来。体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家思想。
- 伏事
fú shì
1.隐秘的事情。《战国策·赵策四》:“ 楼缓 将使,伏事辞行。” 吴师道 补正:“‘伏事’句,隐祕之事也。” 2.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谁谓伏事浅,契濶踰三年。” 李善 注:“《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 郑司农 曰:‘服事,谓为公家服事也。’‘服’与‘伏’同,古字通。” 南朝 宋 鲍照 《谢上除启》:“臣伏事日浅,蒙荷已丰。”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 刘某 曰:‘某伏事岁久,受恩亦多,忽见近日作为,某忧惧及祸,不忍遽辞诀。某今日乞 令公 与罪名杀之,以荅从来受恩。’” 3.指侍候,服侍。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我伏事的都入罗幃,我恰才舒舖盖似孤鬼。”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你在这里伏事我,今日这个澡,比不得往常。” 4.指屈膝事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 克用 囚之,既而使人诱之,欲以为 河东 副使, 揆 曰:‘吾天子大臣,兵败而死,分也,岂能伏事镇使邪!’” 5.指用暴力对付、整治人。 胡适 《<水浒续集>两种序》:“两个伏事一个,扯着耳朵,把鸩酒灌下。”参见“ 伏侍 ”。
- 伏谒
fú yè
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
- 伏乞照察
fú qǐ zhào chá
伏乞就是向尊者恳求。伏,敬词。照察指的是明察;照见。是用于书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