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觞令
shāng lìng
酒令。
- 契令
qì lìng
1.古代管理刻印书籍的官员。 2.犹法令。
- 奉令
fèng lìng
1.遵守法令。 2.遵从命令。
- 太平令
tài píng lìng
《沽美酒兼太平令》是一首表明作者厌恶官场,决心归隐的曲子。此曲开头两句,作者就真实地写出了辞官前的心理矛盾:想“无官一身轻”,过隐居生活;待到真过上闲适生活时,想到自己寒窗十载,却壮志未酬,实不甘心,故而进退维谷。
- 甲令
jiǎ lìng
第一道法令;朝廷颁发的重要的法令。
- 令甲
lìng jiǎ
第一道诏令;法令的第一篇。 后用为法令的通称。
- 钻天令
zuān tiān lìng
谓升为高官。语本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 北京 留守 王宣徽 洛中 园宅尤胜,中堂七间,上起高楼,更为华侈。 司马公 在陋巷,所居才能芘风雨;又作地室,常读书於其中。 洛 人戏云:‘ 王 家钻天, 司马 家入地。’”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壬寅生日》词:“不慕飞仙,不贪成佛,不要钻天令。年年今日,白头母子家庆。”
- 天道令
tiān dào lìng
是一种神魔仙界天道令任务,又名“替天行道”。
- 大令
dà lìng
1.国家的重要法令。《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 2.指皇帝的诏令。《汉书·翼奉传》:“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復,阴气盛矣。” 颜师古 注:“太令谓虚仓廪、开府库之属也。” 3.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 钱塘 蔡莘腴 大令任由庶常改官畿辅,三黜屡空,困躓不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前任的本县姓 伍 ……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絶不假手书吏家丁。” 4.指 晋 王献之 。《晋书·王珉传》:“﹝ 王珉 ﹞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大令’, 珉 为‘小令’。” 5.犹言令箭。《冷眼观》第二一回:“ 吴元愷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连大令都没来得及上院请。”
- 夏令时
xià lìng shí
又称“经济时”或“日光节约时”。法定时的一种。在夏季,由于昼长夜短,为充分利用日光,把时钟适当拨快;到秋季,再拨回。1908年由英国人威利特提出。1916年后,德国、奥地利、荷兰及丹麦等国相继采用。中国也曾采用过。
- 夏令营
xià lìng yíng
夏季开设的供集体人员短期休养、娱乐的营地
- 马复令
mǎ fù lìng
关于因养马而免去徭役、赋税的政令。
- 令声
lìng shēng
美好的名声。
- 令士
lìng shì
才学美盛之士。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 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 虞翻 旧齿名盛, 庞统 荆州 令士,年亦差长,皆与 绩 友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文帝 即王位,诛 丁仪 、 丁廙 并其男口”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 太祖 ﹞闻 仪 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
- 塞令
sāi lìng
古指营塞区内的禁令。
- 令堂
lìng táng
称对方母亲的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