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惭仄
cán zè
羞愧不安。
- 日仄
rì zè
同“ 日昃 ”。《汉书·萧望之传》:“兴 周 召 之遗业,亲日仄之兼听。”《汉书·薛宣传》:“陛下至德仁厚,哀閔元元,躬有日仄之劳,而亡佚豫之乐。”《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 仄微
zè wēi
1.卑贱,社会地位低。 2.指社会地位低贱的人。 3.指社会的下层或不为人所重视的鄙陋之处。
- 湫仄
qiū zè
低下狭窄。
- 攒仄
zǎn zè
亦作“攅仄”。聚集。
- 反仄
fǎn zè
1.辗转不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僻处西馆,未奉闕廷,踊跃之怀,瞻望反仄。” 南朝 梁 张率 《白紵歌辞》之三:“愁来夜迟犹叹息,抚枕思君终反仄。” 宋 司马光 《答陈监簿书》:“ 光 实何人,敢受此赐,反仄愧汗,无地自处。” 2.动荡不定。《新唐书·郭晞传》:“ 河中 军乱, 子仪 召首恶诛之,其支党犹反仄。”《资治通鉴·唐明宗天成二年》:“朝廷虽知 房知温 首乱,欲安反仄,癸巳,加 知温 兼侍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旦偶有反仄蠢动,专閫文吏,朝发夕至,朝扑夕灭。”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宜开诚心,安反仄。”
- 仄目
zè mù
斜着眼看。多表示畏惧、忌恨等情绪。
- 仄起
zè qǐ
1.倾斜突起。 2.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
píng píng zè zè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 明扬仄陋
míng yáng zè lòu
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同“明扬侧陋”。
- 仄起平收
zè qǐ píng shōu
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 逼仄局促
bī zè jú cù
主要形容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或者是拘谨、拘束、不自然的状态。
- 平声仄声
píng shēng zè shēng
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
- 日极则仄
rì jí zé zè
太阳最亮的时候(中午升到最高的时候) 就该倾斜落下了。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 仄注冠
zè zhù guān
冠名。
- 没平仄
méi píng zè
方言。犹言没谱儿,没有定数。